新浪深圳 资讯

国之重器“蓝鲸1号”将震撼亮相海博会

由自然资源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深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将于10月14日~17日在深圳举办。据悉,由中集来福士生产的“蓝鲸1号”将亮相展会,成为一大看点。

2017年5月10号,中国南海北部的神狐海域,一股来自海底深处的气体迸发出橘红色的熊熊火焰,当这团照亮南海海面的火焰燃烧60天后,中国向全球宣布:中国首次可燃冰试采在产气时长和产量两个领域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试采获得成功。承担此次国家重大任务的是由中集来福士生产的“蓝鲸1号”。

自主创新之路

中集来福士的前身是1977年建成的烟台造船厂。1994年,烟台造船厂被新加坡企业购入,更名为莱佛士。2008年,中集集团进入海工装备领域,收购了莱佛士,改名为中集来福士。

海上钻井平台被称为“流动的国土”,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整体工业实力。在2005年之前,我国在深水平台设计建造上处于空白,主要依赖从国外购买,严重制约了深水开发进程。

经过10年的探索,中集来福士实现了核心产品自主设计、自主知识产权从零到100%的突破,国产化率从不足10%提高到60%,跻身世界海工装备高端领域。

2013年,“蓝鲸1号”开工建造。中集来福士采用详细设计和基础设计并行推进的方式,仅用9个月就完成了设计任务,比标准设计周期缩短了3个月。

基础的、核心的东西是讨不来买不来的,要靠我们自立更生、自主创新来实现。“蓝鲸1号”的建造成为中集来福士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的一个缩影。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公司克服了技术攻关、项目管理、全球采购、实际作业应用等诸多挑战。

“蓝鲸1号”有37层楼高,甲板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小,配备了27354台设备、4万多条管路,代表了当今世界海洋钻井平台设计建造的最高水平。“蓝鲸1号”的钻井系统采用了双钻塔、液压主提升、岩屑回收、超高压井控等大量新技术。平台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最大钻井深度15250米,是目前世界作业水深、钻井深度最深的半潜式钻井平台,适用于全球95%的深海。

成功试采可燃冰

2017年2月,“蓝鲸1号”在烟台建造基地命名交付。一个月后,“蓝鲸1号”开赴南海海域,试采可燃冰。

深海钻井平台在海上作业需具备良好的抗风浪、涌浪能力。开展钻探作业时,平台仅依靠一根细长的钻杆与海底相连。即使遇到强台风袭击,平台也必须牢牢“钉”在原地,否则会出现钻杆断裂的危险。

“蓝鲸1号”配备了世界最先进的DP3动力定位系统,可通过收集底部8个推进器的转速、风向、风浪、海流等环境参数,进行精密科学的计算和分析,实时控制推进器的转速和方向,能确保平台在恶劣海况下岿然不动。

在南海试采可燃冰期间,2017年第2号强热带风暴“苗柏”突袭我国首次南海可燃冰试采海域,中心风力预计为8级~9级,这样的海况试采工作可以继续。然而2017年6月12日凌晨,台风“苗柏”突然增至12级。“蓝鲸1号”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参试人员紧盯平台各项数据,一旦出现异常,平台必须紧急“解脱”,可燃冰试采只能终止。

撤回码头还是继续作业?危急之时,工程师经过测算,认为“蓝鲸1号”完全有能力抵御此次台风。

最终,蓝鲸1号”先进的DP3动力定位系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抵住了台风的侵袭,可燃冰试采一秒也没有停顿,为圆满完成试采任务立了大功。

“蓝鲸2号”接力

正是依靠核心技术,中集来福士建造的2万吨吊机“泰山”号和大型船坞、极地恶劣海域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蓝鲸2号”等“重器”相继问世。

2019年9月26日,中集来福士设计建造的目前全球作业水深、钻井深度最深的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2号”在烟台命名。

作为“蓝鲸1号”的姊妹船,“蓝鲸2号”与“蓝鲸1号”整体设计相同,但在项目建造工艺等方面有重大创新突破,并在试航中完成了国内首次DP3操作模式下的电力系统的闭环试验,实现了海洋工程能源及动力系统优化的重大突破,意味着中集来福士在这一领域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同样在今年,中集来福士设计建造的极地恶劣海域半潜式钻井平台在烟台基地举行命名仪式,被授予“仙境烟台”的名字,这是世界上首座以“烟台”命名的钻井平台。该系列平台采用GM4-D设计,基础设计由中集来福士和挪威Global Maritime公司共同完成,中集来福士拥有80%的自主知识产权,完成全部详细设计和施工设计,共实现11项重大技术突破和114项优化改进,将平台作业能力提升19%。

从缺技术、没经验的传统造船厂,成长为今天拥有诸多“世界第一”的国内领先海洋工程企业,中集来福士生动演绎了大国重器实现自主建造的励志之路。

来源:晶报

责任编辑:吴紫璇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