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的“成功下沉” 写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揭牌运营3周年

新浪深圳
关注创先争优,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的肿瘤医院
以点带面,整体提升区域内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改革攻坚,趟出一条适合公立大医院现代化发展的路子
改进服务,不断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新模式
——2017年3月18日,时任国家卫计委副主任马晓伟对医院提出“四点寄望”
2017年3月18日,时任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副主任马晓伟亲自来到深圳,与广东省、深圳市领导一起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揭牌。马晓伟主任在当天致辞时对这所新医院的发展提出“四点寄望”,代表了国家层面对此次京深医疗卫生合作有着特别的期待,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探路。

2017年3月18日签约仪式

2017年3月,时任国家卫计委李斌主任、马晓伟副主任在省市领导、赫捷书记、王绿化院长的陪同下参观医院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3年来,肿瘤防治“国家队”贡献了一所包括外科、放疗、内科等治疗手段齐全,医教研防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肿瘤专科医院;开放床位近千张,使用率超八成,且40%是市外医保患者;去年荣获复旦2018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华南区医院肿瘤专科声誉排行榜提名,创下“最年轻”上榜医院记录,体现了强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无论是在建的国际先进水平的深圳市质子肿瘤治疗中心,还是筹建中的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方分中心等具有国际视野的大项目,都昭示着她远远超出了一所肿瘤专科医院的发展范畴。
在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今天,3年建成一所兼具“深圳速度”、“深圳质量”的肿瘤专科医院,不仅是对马晓伟主任“四点寄望”的最好答案,更是开创了中国公立医院之间合作新模式,为国家医疗卫生改革贡献了新智慧、新方案和新力量。
国家级医疗资源成功落地的 “三大基石”
这是一次具有非凡意义的合作!
有着60多年历史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是国家标志性肿瘤专科医院,在肿瘤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方面代表着国内外先进水平,更是国家癌症中心依托单位。而深圳作为一个具有2000万人口的一线城市,80%以上的肿瘤患者都要外出看病,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短板必须弥补。双方的合作被赋予了“发挥国家级医疗资源辐射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有益探索,是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医疗卫生有序疏解,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布局的具体体现”等使命。

赫捷院士在深的第一台手术
“3年,有幸不辱使命!”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王绿化院长总结说,成功的三大基石在于双方领导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坚强的领导力和执行力。
“一院两区”的战略选择。在赫捷院士领导下,开创性地提出“一院两区”的发展策略,即北京、深圳两个院区全面共享技术、人才、学科建设等顶尖肿瘤专科医疗资源,北京、深圳两地协同发展。以京深“同质化”医疗为抓手,通过北京专家轮转、深圳医护到总院深造等方式促进人才流动、技术流动和学科带动,“肿瘤防治‘国家队’已经在深圳,看大病不必再跑北上广”的新就医理念逐渐为市民广泛接受,截至2019年底,医院已经出现“一床难求”的状况。
深圳市委市政府强力支持。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的建设得到了市委书记王伟中、市长陈如桂的高度重视,刘庆生常务副市长也经常就医院发展给予指导支持,分管健康卫生领域的吴以环副市长与医院领导几乎是“热线联系”,经常带领相关部门现场办公解决问题,推动医院建设迈入快车道。市卫健委主任罗乐宣、龙岗区等相关部门更是寓管理于服务,为医院发展扫清各种路障。
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以赫捷书记、王绿化院长为首的高效领导是强大执行力的来源,赫捷书记平均一个月来一次深圳指导工作,王绿化院长则全程驻扎深圳靠前指挥。与一般医院合作“挂牌指导”为主的模式不同,深圳医院几乎在短期内“复制”了有60年历史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除了近50位北京常驻专家外,以中国肿瘤界极具影响力的内科专家徐兵河、外科专家徐震纲为代表,包括各科室主任在内的正、副高专家们无缝衔接的轮转制,不仅迅速提高医院知名度和影响力,更是一次次“协和技术”和“协和文化”的移植,让年轻的队伍迅速得到锤炼,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一、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的肿瘤医院
为“病有良医”拿出“深圳方案”
3年前,当赫捷书记、王绿化院长带领第一批北京专家来到深圳时,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将一所综合医院改造成专科医院,医技楼还是半毛坯状态。他们没想到来这里的第一任务不是开科看病,而是从“设计师”和“工头”干起。

赫捷书记(左二)、王绿化院长(左四)视察医院工地建设情况
王绿化院长作为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主委,名副其实的全国肿瘤放射治疗“一哥”,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他却只能“看病”不能“治病”,医院放射治疗中心的一砖一瓦都在他亲自监督下完成,直到2018年8月8日开科服务患者。
没有“拎包入住”,只有“白手起家”。在肿瘤防治“国家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驱动下,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深圳医院不仅迎来超速发展,更将“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的蓝图转换为现实,为深圳及周边地区百姓实现“病有良医”拿出解决方案。
家门口看大病,不用奔波北上广。“一个肿瘤患者,一两个家属陪同到外地看病,不仅是人的辛苦奔波,影响家属的工作,而且给患者的经济负担也是很重的。”王绿化院长经常拿这样的例子,勉励医护人员做好诊疗就是为群众减负。
截至2019年年底,医院已开放床位894张,超额完成合作协议开放800张住院床位的目标;2019年共诊疗门急诊患者73552人次,收治住院患者19071人次。住院患者涵盖除澳门外的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及1例外籍患者。据统计,住院医保患者中深圳市医保患者占比60%,市外医保患者占比40%。
医院正式运营至今,开放病区由11个增长至21个,增长90%;年手术台数由871台增加至4504台,增长417%,累计手术量达7968台;病床使用率大幅提高,由52.3%增长到84.1%。以胸外科为代表的一大批全市,乃至华南地区首例的高难度外科手术完成,为医院赢得广泛声誉。医技科室业务量攀升,年检查例数均实现翻倍增长。
“四管齐下”构筑高水平人才团队。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医院目前常驻北京专家近50人,轮转专家超过100人次,同时通过引进、培养等四种方式不断完善人才梯队。全院员工从2017年不到500人,到现在达到近1000人;取得高级职称人数96人,中级职称人数241人,目前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20人,博士学历67人。

2019年8月19日医师节,全院医师代表重温医师誓言
“五个中心”对标国内外最先进水平。2019年12月28日,陈如桂市长、赫捷院士、刘庆生常务副市长、吴以环副市长等领导共同为深圳市质子肿瘤治疗中心项目奠基,四年建成最先进、最完善、最规范、最标准的世界一流质子肿瘤治疗中心,这将是深圳医疗卫生事业迈向国际先进水平的一个标志。随着医院新增10台直线加速器的一期改扩建开工,加上以王绿化院长为首的全国一流放疗专家团队运营, 深圳在放射治疗领域将实现“换道超车”。
同时,医院正在筹建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方分中心;医院通过国家药监局认定成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医院投入使用的中心实验室;医院作为首批深圳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培育单位,这一系列对标国内外最先进水平的建设项目落地,为医院未来的发展提供核心驱动力。
此外,医院还是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临床教学医院,在人才培养和储备方面已着手准备。
二、整体提升区域内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发挥肿瘤防治“区域医疗中心”作用
2019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会议强调开展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主要通过北京、上海等医疗资源富集地区建设分中心、分支机构实现。
深圳在肿瘤防治方面可谓“先行先试”。在中央深改委精神指引下,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主动扛起使命,站在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战略新高度,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肿瘤防控网络和规范化诊治体系,推动深圳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肿瘤防治新高地。
质量引领,牵头成立质控中心。“规范化诊疗是保证患者获益的基础,有了它才能保障患者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王绿化院长说,医院作为深圳市肿瘤性疾病质量控制中心牵头单位,制定发布深圳市肿瘤放射治疗、肿瘤内科化疗和肿瘤外科治疗3项质控标准。同时,以国家发布的18个肿瘤诊疗规范为基础开展多个病种的肿瘤的规范化治疗培训,三年来开展培训12次,累积培训医务人员1300余人次;开展深圳市全市范围内的年度肿瘤质控检查工作,覆盖18个医疗机构35个科室。

2017年11月22日,深圳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授牌仪式
紧密合作,牵头成立龙岗区肿瘤防治医联体。医院建立了包括龙岗区12家公立医院、116家社康中心在内紧密合作关系,负责落实各成员单位的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统筹规划等工作,目前合作已从癌症筛查、患者转诊、疑难病人会诊等方面,延伸到安宁疗护等层面。
共建提升,与南山区政府合作建设南山肿瘤中心。2018年4月10日,医院与南山区政府正式签约双方计划共同打造一个深圳中西部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现代化肿瘤治疗中心。南山肿瘤中心目前有床位100张,开设肿瘤内科及肿瘤外科病区,未来床位将达到500张。
学术带动,持续提升影响力。三年来医院主办或承办各类学术会议83场,其中世界级、国家级高质量学术会议20多场,其中包括首次在广东举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放射肿瘤治疗学学术会议”,注册人数达2300余人;承办首次在中国举行的“第四届亚洲放疗联盟(FARO)学术会议”,共有来自16个国家200余名专家参会等。

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放射肿瘤治疗学学术会议
2018年、2019年新增学术委员会任职超过300人次,其中近三分之二是全国学术委员会任职。
各项癌症研究也走在前沿,王绿化教授团队捧回了“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另一项研究成果是在四大顶级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文章;吴式琇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在顶级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 发表文章。仅2019年,医院签订各级各类课题12项,发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署名文章64篇,其中英文文章32篇(SCI论文29篇),中文核心期刊32篇。

王绿化教授团队捧回了“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这些高水平学术会议的举办、学术任职的增加和科研成果的发布,都极大拓展了深圳在肿瘤防治方面的影响力,为提升区域肿瘤防治水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三、趟出一条适合公立大医院现代化发展的路子
走公益为导向、质量为核心道路
据国家癌症中心相关统计,我国每年新增恶性肿瘤病例390多万例,受癌症困扰的家庭以千万计,逐年上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2019年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其称为“民生痛点”,要求在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等方面推进癌症防治行动。
坚持公益导向。医院落地深圳后,为市民带来的第一项民生福利就是推进国家城市癌症早诊早治深圳项目, 2017-2019,全市完成肿瘤风险评估37876人,累计完成筛查15592人次,超额完成了既定任务量。这项免费公益项目的推进不仅直接让数万市民获得受益,更重要是让癌症“早诊早治”的理念深入人心。

深圳市癌症早诊早治分布图
坚持质量核心。以肿瘤放射治疗为例,大约2/3的恶性肿瘤病人在治疗的不同阶段需要放射治疗,而拥有2000多万人口的深圳却只有3台直线加速器,很多患者不得不忍受身体不适赴外地治疗。除了机器的短缺,还有专业人才不足的困扰。医院未雨绸缪,在放疗开科前,完成了包括医生、物理师、技师和护士等全学科团队的全方位培养,为患者得到高质量放射治疗奠定基础。从2018年底开刻以来,放疗科逐步开放四个病区,提供180多张床位,床位使用率高达107.53%。通过有效放疗,很大一部分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缓解、甚至根治,尤其对于广东地区高发的鼻咽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通过放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改革创新机制。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从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要做公立医院改革的探路者的职责,医院自建院以来就取消编制制度,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构建高质量人才池,并组建了一支专业化管理团队,以科学、灵活的管理模式帮助医院适应各种变化与挑战。
重视舆论导向。医院高度重视品牌形象,通过全面整合外部媒体资源,多方式生产、多渠道传播、多平台互动,3年来,通过电视、电台、纸媒、新媒体刊发新闻报道1392篇,让最新诊疗服务和技术迅速得到传播,对医院品牌塑造和美誉度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四、不断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新模式
患者不出病房就能得到京深两地“多学科诊疗”
破解百姓“看大病难”的问题很大程度取决于如何有效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为此,肿瘤防治“国家队”依托现代化技术手段,不断开辟最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新模式,利用MDT(多学科诊疗)会诊、大专家轮岗、公益义诊、线上问诊等方式,推动实现京、深两地同质化医疗服务。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院建院之初,就把MDT作为我院特色项目进行开展。自2018年11月与国家肿瘤“一库一网”工程对接成功后,京深两地信息高速畅通无阻。医院工作团队内包括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介入科、麻醉科等专家成员,为患者提出最佳治疗方案,继而由相关学科单独或多学科联合执行该治疗方案。目前,包括泌尿组、头颈组、胸部组、癌痛组、妇科组、消化道组、血液淋巴瘤组等在内每周固定时间进行会诊,惠及患者3000余人。

2018年11月9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远程会诊正式启动
同时,对于疑难杂症,北京总院和深圳医院多学科专家共同对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方案,目前已完成双方远程会诊40余次,惠及患者200余人。
此外,国家癌症中心深圳行义诊则为深圳肿瘤患者提供一次与大咖“面对面”交流的机会。2017年4月,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防癌抗癌”大型义诊活动在医院门诊大厅及深圳中心书城两个会场同时举办,现场火爆。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百名专家深圳惠民行义诊活动”在我院成功举办。4月,我院又举办了“2019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深圳义诊”,包括多位省级肿瘤医院院长在内的近50名肿瘤防治领域顶尖专家为市民义诊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广泛好评。


义诊活动现场火爆
3年来,在以赫捷书记、王绿化院长为首的医院党政班子领导下,医院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实现临床治疗、癌症防治、教学科研齐头并进,用实际成绩回应了马晓伟主任的“四点寄望”,为中国公立医院之间的合作提供了一个“深圳样板”。
站在深圳特区建区40周年的节点上,医院将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再接再厉,为把医院建成立足服务深圳、覆盖华南、面向港澳台、辐射东南亚的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肿瘤专科医院而努力奋斗。
审核:陈珂珂
责任编辑:吴紫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