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深圳 资讯

“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启动 王建宇院士主讲量子黑科技与中国科技创新

新浪深圳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2021年4月15日上午,由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博研商学院、深圳企业联合会联合主办的“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正式启动。

“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是一个高端的开放型讲坛,以促进科研与产业发展的深度交流,增强深圳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氛围为目的,在全球邀请在科技创新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院士及科学家分享前沿科技发展、形势、创新知识。

多方共同努力才能促进科技创新

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唐惠建表示,创办“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是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实施转型的第一步,也是研究院顺应新时代要求的一个具体举措,从原来关注宏观层面地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转为关注微观层面地推进科技创新。希望通过报告厅这个项目可以为社会解惑,为企业解难,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深圳企联执行会长康永魁在致辞中表示,深圳是一个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新型城市,深圳的发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和结合,“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着眼全球前沿科技,能够带给深圳企业和相关产业链上下游的投资机构一个崭新的视野,带给企业和企业家们机会以及新的前景,新的战略和前瞻性展望。

博研商学院院长徐晓良表示,深圳是在全国甚至全球的“创新之都”、“创新城市”,希望“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能够跟企业有所对接、有所关联,给广大企业家有一些启发,促进科技成果的对接、转化,赋能企业的转型、升级与发展。

原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思平受邀担任“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主持人,他认为,科技创新不仅需要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应用研究的创新、企业市场的开发,更需要制度、体制、机制的创新,需要政府转变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很好的环境、政策和各方面的条件,也更需要调动市场主体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这样多方共同努力才能促进科技创新。

首讲聚焦量子黑科技,王建宇院士谈“墨子号”和中国的科技创新

作为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的首秀,主办方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原院长王建宇,围绕“量子黑科技:创新趋势与产业化前景”做主题演讲。

王建宇院士说:“量子论是二十世纪物理学的两个伟大的发现中之一,并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没有量子力学、没有量子论的发现就没有我们的集成电路、没有我们的半导体的工业,甚至说大家手上的手机都会通通没了。”

量子科技已经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战场。据悉,在2017年10月24日,美国国会曾专门召开听证会讨论如何保证每股供在量子技术国际竞争中的领导地位,而这次的听证会形成了一个主要结论就是“美国绝对无法承受在量子技术革命竞争中失败的代价”。

2016年8月16日,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成功,并于2017年1月18日正式交付,目前已完成在轨量子实验任务。“墨子号”量子实验卫星的发射,让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站在世界前沿,并在国际上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作为全球首颗量子实验卫星“墨子号”的副总设计师、卫星总指挥,在王建宇院士看来,“墨子号”成功的基础主要在于四个方面,一是中国的航天技术和空间激光技术已有长足的进步,航天器的发射的数量居国际第二;二是多年的开放,为我国科学家的原创提供了条件,为“墨子号”注入了灵魂;三是多学科融合交叉、强强联合,量子卫星在空间光电技术上的主要进步;四是中国的科研组织和管理模式,为“墨子号”的成功发射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王建宇院士总结了他对中国式科技创新的思考。他认为,原创的科学思想是灵魂,管理层的快速决策,是资源保障;兵团式的多团队联合以及科学团队和工程团队的互补都很重要。同时,王建宇院士也讲到,这里面长远发展来说也有一些问题:比如科技创新过程中,事情做成了有科研团队的能力方面的因素,也不排除运气比较好,因此国家长期的支持很重要。再就是,要有宽容失败的文化,这一点是最难的,并且要能够在破坏性创新中发展高技术,有助于从跟踪到引领。此外,对不同的人才要有不同的评价体系。

拥有了量子技术,人类生活方式会有怎样的改变

王建宇院士说,上个世纪20年代以后,量子力学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学科,比如半导体物理、量子化学,生物有量子生物学,量子实际上已经五花八门都渗透下去了,所以在很多的地方都会起作用。例如基于原子干涉的量子陀螺仪,其测量精度比传统的高精度陀螺仪的精度高几个数量级,可实现潜艇半年以上的自主导航;例如量子定位系统,实现超高精度的定位;例如量子雷达,让人不可隐形;例如量子计算,可以比传统的计算方法要快好多倍。

对于社会上一些人对量子通信的误解,比如有些人认为量子通信是不是比光通信还要先进,将来是不是要把光通信替代掉等等疑问,王建宇院士做出了澄清,他说,量子通信并不是要替代光通信,量子通信是现代通信手段的一种补充,在通信当中只产生密钥做保密的保障。

就未来量子通信产业发展方面,王建宇院士表示,量子产业的门槛是比较高,现在比较多是政府自上而下推动以及高端的科学家在做这个事。同时,量子信息产业还是以IT技术为基础,并且结合了大量的光电子技术。而且,量子信息的核心技术还在突破中,学术的争论至今没有结束,产业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都比较大。而当前市场上有一大片冠以“量子”的产业,其中不乏“有意夸大” 和“鱼龙混杂”的成分。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