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头古城焕新二周年 生长中的创意文化街区

新浪深圳
关注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的“生日”,也是南头古城焕新二周年的日子。南头古城将城市历史作为基底,致力于成为包容多元文化的城市创意街区,如今南北街、东西街、if工厂、西集(光合社、物物集)古城焕新的面貌逐渐清晰且在不断生长中,并开展以“城门大开”为主题的周年系列活动,将文化、艺术与历史、社区融合。

长在建筑上的历史叙事
南头古城从南到北的沿线中,明代城墙的斑驳讲述着一段古代史,穿过南城门一片豁然开朗,有着明显岭南风情的小楼这是属于南方独有的韵味,深入巷子里,那些握手楼的出现来自上世纪60、70年代,80年代修建的篮球场(现报德广场)如今还是孩子们的嬉闹地,地面上的水磨石记录着这里的人磕碰、奔跑。随着城市的发展,建筑密度的增加,南头古城形成了棋盘格式的空间,这连接起了深圳的“城”与“村”,也孕育出独特的城中村文化。

南头古城焕新之路如何将“长在建筑上的的历史叙事”做出新意呢?南头古城的更新需要在不同身份之间寻得平衡,它既需要符合历史身份,也可以变得更多元有趣。南头古城变成一个灵感孵化器,在错综复杂的小巷中,在一栋栋的小楼中,这些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结的空间能容得下各种各样的人,让不同的故事发生。
生长中的创意文化街区
南头古城的有机更新在传承历史记忆的基础上,尊重原生状态,打造具有人文底蕴与创意活力的全域历史文化聚落,引入艺术、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古城生态内循环,在挖掘空间商业价值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化的内容自生产与发展赋能。

南头古城是“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区”,也是“深圳市文化产业园区”,不久前被评为首批广东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从粤港澳美食到潮流文化体验,由非遗传承到新民艺挖掘,以茶文化衍生到风味特调,如今的南头古城集展馆、企业、商户共百余家,包括文化展览、非遗博览、创意办公、文化创意、精品零售、特色餐饮、休闲餐饮、精品民宿/酒店、长租公寓等九大业态。其中,创意办公与文化体验业态占主导,约百家文创产业、特色商业强劲发展。自2020年8月开街以来,年均800万人次。
此外,南头古城艺术文化活动可谓是“全年无休”,展览、市集、书展、音乐节、艺术表演等活动不断推出,多个城市级艺文活动汇集于此,同时,搭建YAV国际青年艺术平台助力艺术孵化,并持续与深圳设计周、文博会等深度合作,汇聚多元灵感。同时,生活式社区营造正在古城发生,主街温度、小巷点亮计划等事件将居民间的故事呈现。
焕新后的南头古城浓缩深圳多元包容的城市精神,追求自然、历史、人口以及城市发展之间的和谐,拥抱多种可能性,致力于形成可持续的创意生活社区,创造城市与社区的可持续价值。
城门大开 古城活力之源
作为一个包容多元文化的创意街区,南头古城秉持“碰创”的品牌内核,在人、事、物的联结中寻找和传递着情感力量。在焕新2周年之际,南头古城特别策划了城门大开之夏日活力季,以夏日+活力作为应景底色,描绘出古城焕新后朝气蓬勃的状态。
据了解,今年8月至9月,南头古城将举办《在广场交谈——夜话社区理想》、邱志杰书写计划“等待一场雨”展览两档重磅活动,以及可玩装置、点子真多展览、九街戏剧周、中秋国潮秀等4到5个配套活动,将南头古城的人、事、物连接起来,展现城门大开的包容及夏日的热烈。

著名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的全新书写计划“等待一场雨”作为南头古城焕新两周年期间特邀艺术项目,将在9月特别呈现。本次展览将传统书法与实验艺术融合,以诗歌为载体,以街道为展场,以南头古城的儿童笔下天然去雕饰的文字书写一条故事街。9月起,在石街上、在墙面上、在角落里 “等待一场雨”,发现一首你“看不到的”诗。
同时,南头古城推出25抵50元、50抵100元消费券,自8月4日10:00起限时限量领取,从餐饮、文化体验到休闲娱乐、住宿,多元业态与古城的夏天碰撞出蓬勃活力。
对深圳而言,南头古城代表着“故事”,这里的故事被写在城墙的砖瓦、街巷的角落、广场的阶梯和商铺的屋檐上。
审核:严佳颖
编辑:陈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