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深圳 资讯

马伯庸《长安的荔枝》出版上市:大开脑洞的盛唐项目管理手记

新浪深圳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近日,马伯庸新书《长安的荔枝》由中南博集天卷和湖南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上市,以微观人事折射大唐宏观社会。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朝诗人杜牧的一句诗,绑定了杨贵妃和荔枝的千年联名。但在没有冷链,没有飞机也没有高铁的唐朝,岭南的新鲜荔枝,是如何到达长安城的呢?史书鲜有记载的地方,便是马伯庸大开的脑洞,他以此为基础,写出了一个拼尽全力做项目的大唐社畜李善德。

马伯庸在文后说明中讲到了这个故事的创作缘起,当年写《显微镜下的大明》阅读了大量徽州文书,其中讲了一个叫周德文的人:永乐七年,朱棣决定迁都北京,从南方强行迁移了一批富户,其中周德文一家被安排在大兴县,他充任厢长,负责催办钱粮、勾当公事,去全国各地采购各种建筑材料,支援新京城建设,后来因为过度劳碌病死。

“如果用周德文的视角去审视史书上的每一件大事,你会发现上头一道命令,下面的人要忙活上半天。一将功成万骨枯,其实一事功成,也是万头皆秃。”

一次马伯庸看到一个微博说:“杨贵妃要是马嵬坡没死真逃到了日本,是不是再也吃不到荔枝了?”激发了他试着把“一骑红尘妃子笑”用周德文式的视角解读一下。

这一试成就了一个古装版的职场小说,一个职场“社畜”拼命求生的故事。文中各种利益的博弈、管理层内部的矛盾、职场的情商……还有不断修改需求的“甲方”,有读者说,阅读每一行字,都是在阅读自己。看到“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连做噩梦都在工作”谁不苦笑?有时,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可能只是那一口不甘心的气。就像李善德说:“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评价这本书:“马伯庸把他对历史的熟稔与现实关怀结合在一起,使得文笔能直击人的内心。写的是古人,却经常让我们看到自己。这部《长安的荔枝》就是如此。”

(审核:刘昱婵)

(编辑:金睿杰)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