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大变样 罗振宇在书香中讲述启发故事

新浪深圳
关注12月31日晚8:30,2023“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在深圳书城龙华城开讲,此次演讲主题为“这个思路有启发”,罗振宇首次走出大型体育馆,在有“深圳最美书城”之称的深圳书城龙华城,带来一场“边走边聊”的跨年演讲,用22个富有启发性的故事陪伴全国观众辞旧迎新。现场还发布了《钱从哪里来4》《变量5》两本新书,并揭晓了继“罗胖60秒”十年之约完成后的下一个“十年计划”。

22个故事启发新一年的奋斗
今年的跨年演讲没有了往年的大舞台和聚光灯,气氛轻松随意了不少。罗振宇表示,这种种变化其实源自一个月以前自己的“灵机一动”:与其继续在大型体育馆里空场举办,不如干脆不用大舞台、不搞大集会,就在书城里边走边讲。空间和场景一变,原来的内容风格也跟着变,这场跨年演讲不再是讲观点、举例子的宣讲,而是像跟老朋友见面聊天那样,讲讲故事,顺便聊聊自己的启发。

四个多小时的长谈中,罗振宇分享了22个故事,比如:37岁的“龙华哥”,在人生低谷期选择了不被“失败的工厂主”这个身份定义,从深圳满大街电动车座椅的窟窿里找到新的事业机会;曾任职于头部房地产企业的袁媛没有被“建筑师”这个职业标签定义,面对行业出口越来越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趋势,她毅然改行去做婚礼策划,凭借建筑师的美学功底创出一片新天地;广东汕尾市东尾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黄加伦,为了振兴乡村把村里的沙琪玛工厂开放出来变成旅游景点,还广泛拉动身边熟人朋友和得到高研院的同学贡献才华和智慧,通过从身边找机会,让一个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年游客量达到500万人。
罗振宇表示,2022年这些故事带给自己各种各样的启发:遇到难处,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很多原来看不见的身边的小机会就会生动地浮现出来;不必被身份标签限制,只要带上人生经历和技能,换个战场也能重新开张;在远方和附近之间,更关注眼前人、身边事……但他同时也强调并没有提供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能获得自己的东西,“哪个对你有用,你就拿走哪个。哪个对你没用,你就先存着。”
那么究竟什么是启发?罗振宇认为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的话是对这个词最好的阐释:“人类的精神生活中最独特的一件事情,是人们会不断地超越所给的信息。”人类的知识传承不是这桶水倒给下一桶水,下一桶又传给另一桶水,而是我们每一个有灵性的人,都有本事在原来信息的基础上,再添点自己的东西,不断地超越过去,还给世界更多的东西。这也是“先以自己为道路,再为后来者开路”。

两本新书打开新年新视角
除了演讲形式和内容风格大变样,这场跨年演讲还打破了最近几年罗振宇单人讲完整场的惯例,邀请到金融学者香帅、经济学家何帆两位嘉宾做分享。
香帅表示,对所有的人来说,数字技术改变了我们工作技能的折旧率,应对挑战的办法就是去找到那些折旧更慢,更保值的技能,这样的“保值”技能可以抽象为三种:创意、社交智慧和手艺。如果人到中年想要顺利转行,建议遵循“迁移到技能相近但趋势向上的岗位”这条原则,只要技能相近,不怕跨行幅度大。关于“人生钱”的职业选择,还有房产、金融资产这些“钱生钱”的资产选择,香帅和团队把调研成果和思考写进了《钱从哪里来4》这本新书里,希望能帮助读者带上全新的视角走进新的一年。

何帆分享的是关于接受变化、拥抱变化的“麻雀战略”。他表示,2022年他在田野调查中发现,有一批企业和个人特别像麻雀,都敢于迎难而上、知难而上,在变化的环境中去寻找可以为我所用的新资源、新机会,这些调研发现被收录在了这本报告中国经济和社会变化的新书《变量5》当中,这本书也是何帆计划调研30年撰写的30本《变量》系列图书的第5本。

“把自己活成一个动词”
2022年12月21日,“罗辑思维”公众号发出第3652条“罗胖60秒”语音,宣告罗振宇完成了这场持续长达十年的工程。他的下一个“十年计划”又会是什么?
在新年的钟声敲响之际,罗振宇分享了一句给自己带来很大启发的话,来自哲学家赵汀阳:“要拒绝名词的诱惑,不要试图去成为一个名词,无论多好听的名词,而要去成为一个动词。”活成一个名词,无论是“权威”“泰斗”“总监”“领导”,都意味着我们把自己封闭在一个标签里。但活成一个动词,你就可以成为一组行动,你在讲课、在直播、在写作、在调研、在沟通、在选择。
“活成一个动词,大胆地去做事吧,勇敢地把这个世界据为己有!”罗振宇在演讲尾声说道:“至于它的结果,曼德拉早已说过:我没有失败过。要么赢得胜利,要么学到东西。”
审核:刘昱婵
编辑:张洁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