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橙集团突破转型为城市公共文化活动服务平台 焕活演出新格局

新浪深圳
关注12月25日,闭幕演出“深圳之声”交响音乐会在深圳交响乐团的激昂演绎下圆满结束,第八届莲花山草地音乐节正式落下了帷幕。当晚,深圳交响乐团以《光荣与梦想》、与民族打击乐合奏的《龙腾虎跃》《我的中国心》等经典曲目轮番上阵,终曲莲花山草地音乐节原创主题曲《深圳之声》更是点睛之笔,让现场观众感受“莲花山下,湾区之声”的震撼与魅力。
作为深圳首个正式恢复运行的线下大型户外音乐节,活动的成功举办与主办方中共福田区委区政府等相关主管机构的战略决策和全面部署是密不可分的,作为活动的承办方之一,聚橙集团(以下简称聚橙)也贡献了自己应有的力量。

莲花山草地音乐节演出现场
聚橙以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为砥柱,转型为城市公共文化活动服务平台,积极参与打造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助力政府文化惠民工程,其参与营造的城市节事活动如深圳莲花山草地音乐节、南山流行音乐节、龙岗低碳艺术节、东莞艺之南、日照国际合家欢艺术节等。
定制化文化服务新模式
深圳树型,广东铺展,全国开花
今年来,聚橙积极投身运营各地城市公共文化活动超50场,累计吸引了数千万市民参与。其中,在深圳打造了超30场文化品牌活动,线上线下的共同发力吸引了超千万人次走进艺术。
在城市造节运营上,聚橙依托自身成熟的全产业链管理能力,整合全球一手优质资源,进行艺术节、音乐节、戏剧节、亲子嘉年华等不同场景化节事活动的孵化打造,赋能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同时依托剧院运营体系沉淀的对政府业主的深刻理解,与政府主管部门充分协同,做好对市民的公共服务,打造众多优秀案例。
在剧目定制运营上,聚橙拥有专业的演出制作、运营、宣传的全案能力,成熟的巡演机制与经验丰富的执行团队,确保能做出符合时代脉搏,同时又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好剧好戏。在项目运营IP代理上,聚橙陪伴《国家地理经典影像盛宴》《印象莫奈:时光映迹艺术展》等独家版权经典展览走过了十余座城市,带来寓教于乐的艺术装置、多媒体感映技术、儿童互动体验,共迎来了超50万人次观摩。
艺术生产能力质效提升
聚焦大型主旋律制作,着眼城市非遗文化
今年11月9日,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为原型的大型原创音乐剧《绽放》于深圳大剧院上演,这是音乐剧《绽放》全国巡演继北京、上海、昆明之后的第四站,也是巡演的第十场演出。该剧自9月7日在北京首演以来,获得政府、媒体、观众的多方赞誉,被誉为主旋律舞台剧的精品之作,既能发人深省,同时又充满了青春动感,展示了桂梅老师与女高学生们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实现梦想的过程。

音乐剧《绽放》剧照
参与联合出品运营音乐剧《绽放》,作为2022年优质主旋律作品的代表,标志着聚橙艺术生产能力的质量与效率的全面升级。多年来,聚橙始终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相结合,响应时代精神,打磨出一个个当下观众喜闻乐见的演出项目,制作的百老汇摇滚音乐剧《吉屋出租》中文版、法语音乐剧《摇滚红与黑》、音乐剧《长腿叔叔》中文版等都曾在全国掀起观剧热潮。疫情当下,聚橙面对演出市场的新格局、新方向,主动调整,战略转型,积极与优秀国家院团合作,出品制作了一系列具有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演出项目。
依托自身在演出行业深耕多年的经验与实力,聚橙将目光对准两个核心:大型主旋律制作及传统非遗文化,秉承着“弘扬时代精神,传承传统文化”的理念,不仅为演出市场带来《绽放》这样优秀的主旋律大制作,也推动了《钟鸣鼓乐》西安外事鼓乐团全国巡演、昆剧《浣纱记》等脱胎于非遗文化的精品项目,为传统美学扬帆育苗,也将地域特色文化、城市风貌带向全国乃至世界。
剧院院线夯实基础
持续坚守主阵地,打好运营“组合拳”
剧院,是城市精神文化的品格写照,是市民情感寄托的文化载体。过去的2022年,聚橙不忘初心,步履不停,始终将剧院运营业务作为根基砥柱,深耕全国重点省市,在中国东部、西部均有新剧院拓展,加入聚橙运营的主阵地。全国剧院主办演出场次超过了1000场,荣获“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荷花奖”等殊荣的精品大戏更是先后登台亮相,为广大市民献上一份份丰厚的“文化大礼”。

聚橙旗下剧院
除了坚守阵地外,聚橙旗下剧院相互联结,打好运营“组合拳”,坚持精品演艺内容输送、公益惠民贴心服务、本土特色文化打造、品牌营销深度连接等方式,不仅向市民倡导健康、高雅、趣味的生活方式,还向全民宣传推广美育教育、艺术普及,真正将高水平演出、贴心化服务奉献给全市观众。聚橙创新剧院展演模式,联合旗下剧院开展“聚有戏·直播间”活动,建设“云剧场”,将线上演出、文艺科普、主创访谈、幕后探班等优质内容,通过直播手段实现文化文艺内容的在线供给。
“演出全产业链”焕活新格局
理解政府,理解用户,凸显公共文化平台优势
聚橙能够迅速转型、应对变化,源自演出全产业链的深厚积累。全国连锁演出机构,服务海量观众,增强对用户的理解;全国连锁剧院运营服务,增强对政府文化主管机构的理解。将两个理解,与优质演出内容资源和团队的扎实行动力相结合,就能够在政府公共文化活动服务中取得更大的成绩,真正形成平台化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