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前盛况!妈祖非遗庆典寄乡愁 千人巡游共祈福

新浪深圳
关注5月12日,农历三月廿三,沙井大街天后古庙一大早就热闹起来了,整个庙前的广场街道人头涌动、群狮齐舞、锣鼓喧天,第四届沙井《老宝安·非遗秀》暨天后古庙妈祖非遗文化节盛大举行。宝安区领导朱桂明和广大市民共同参加这一盛会。

天后妈祖,蚝乡信仰习俗
天后又称林夫人、灵惠夫人、天妃、妈娘、圣妃、妈祖等。妈祖祭历来是中华民族三大祭祀活动之一。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将“妈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沙井从宋代开始插杆养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沙井蚝民天天出海,特别崇拜观音天后,为保安全,祈求庇佑,于清代中期修建了天后庙。拜天后、祭妈祖也成为了省级非遗项目“沙井蚝生产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世代相传至今。自2013年沙井天后古庙重修开庙以来,每年都会在此举行传统的祭拜妈祖活动。从2017年开始,已不再是仅仅的传统祭拜,而是融入了丰富的民俗非遗文化,形成了现在的妈祖非遗文化节。

上午10时,妈祖信仰习俗非遗文化庆典正式开始,护法队、仪仗队进场接引,击鼓、迎神、焚香、恭读祝文……依照妈祖诞辰风土民俗,共同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沙井人在千年养蚝历史中
形成了祭拜天后的生活习俗和民间信仰
值得一提的是,信仰习俗献礼环节的演出独具匠心,有初献礼的《谷物祭天》《敬神长袖舞》;亚献礼的《渔虾起舞》《蚝产满仓》;终献礼的《蚝乡欢聚》,通过三部曲表达对天地神灵及这片土地的虔诚与敬意,祈祷新的一年五谷丰登、生活更加美好。


民众恭迎着妈祖出巡,直接将活动推向高潮,护法队、仪仗队、旗队、醒狮队、旗袍队、文艺队、群众队等两千人组成巡游队伍。秧歌腰鼓响彻街头巷尾,舞龙舞狮活跃穿梭其中,巡游队伍热情载歌载舞,再现了早期沙井蚝民生产过程和生活习俗的一番热闹景象,吸引了众多市民沿途驻足观看。观看的市民兴奋地表示:“已经很多年没看到这么有本土民俗特色的文化活动了,这种活动应该保护和传承。”

(妈祖出巡)

2公里巡游串联重要文化地标
沙井古墟历久弥新映照文化自信
今年巡游从天后古庙起,沿沙井大街南行,转入东塘街,西行至蚝业小学,再沿沙井大街折返天后古庙,串联洪圣古庙、西来庵遗址等,线路总长约2.2公里。巡游路线中,一步一景续文脉,一砖一瓦皆历史,在这里,感受沙井古墟历史。

数十支巡游队伍,吸睛十足。整个天后古庙广场一片欢声,场面热闹非凡。这场活动不仅是千年文化的传承,凝聚了乡情乡愿,增进了年轻一代对海洋文化、蚝文化的理解,还赋予了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的历史意义。

非遗文化传承
多年来,沙井街道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宝安“三城”建设作出新贡献。


202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深圳宝安沙井蚝生产习俗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长期生产过程中,沙井蚝已形成一整套成熟的养殖技术,还有蚝壳砌墙、拜天后、拜观音等生活习俗和民间信仰。沙井蚝生产习俗,世代相传至今,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沙井蚝民俗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沛忠表示:“妈祖文化其实就是海洋文化的一个载体,我们沙井蚝人几百年出海敬奉妈祖,求妈祖在海上保佑我们安全生产 、风调雨顺。这种精神文化一直传承几百年,蚝是一个文化物质的载体,妈祖是一种精神。”
沿着巡游路线,在热闹祥和的氛围中,接触和了解非遗文化,感受沙井本土蚝民俗文化的魅力,尽情领略了沙井别样的古韵风采。
(来源:沙井通微信公众号)
(审核:李惠琴)
(责任编辑:陈雅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