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深圳 资讯

城在光明① | 光明在造一座什么样的城

新浪深圳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行走光明,邂逅光明生命科学园、光明文化艺术中心、虹桥公园、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等城市地标性景观,可以感受这座城市的高质量高颜值风貌已崭露头角。在国家战略交汇叠加、城市发展能级加速跃升的大背景下,光明该如何答好“科学”与“城市”相融共生这道命题?

光明在造一座极具未来感的科学之城

途经地铁光明站,很多人会被一艘形似“太空飞船”的建筑所吸引,这艘驶向未来的“科技之舟”,由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Zaha Hadid Architects)与华阳国际设计集团共同设计而成,是在建的深圳科技馆(新馆)。

深圳科技馆(新馆)是光明区城市建设极具未来感、富含“科学味”的生动体现。光明区致力于将“自由探索、开放包容”的科学精神融入城市血脉,塑造光明独有的“科学基因”和城市性格。

驱车行驶在光明区公常路,沿线拔地而起的新建筑群鳞次栉比,一路绵延。这里是光明科学城的核心区域,布局建设有光明生命科学园、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卫光生命科学园、天安云谷等一批科学含量超高的重大项目。

“科学重器”掩映山水间,城市地标刷新天际,展示出光明科学城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的雄心。其中,光明生命科学园内,合成生物、脑解析与脑模拟两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率先进驻;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一期也于6月全面建成。

此外,在光明,还有科学家谷、科学公园、科学城体育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国际人才街区等一大批具有科学元素的设施工程正在规划建设。科学元素、资源要素在光明集聚,科学基因、科学精神已悄悄融入这座城市的血液。

  光明在造一座极具活力感的生态之城

人们在关注深圳科技馆(新馆)建设进展时,就必然会留意到它所坐落的科学公园,进度也在刷新。目前,公园一期工程进度已完成约60%,预计年底基本建成,二期工程预计明年开工。

科学公园是光明科学城中心区的核心公园,承担着区域绿色核心、绿意引擎的重任,是光明高品质“城市会客厅”的标杆项目。建成后,它将是一个集生态、科普、健康、娱乐、运动、休闲、游览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城市公园。

除了科学公园,在光明,人们所熟悉的“网红”打卡地——虹桥公园,今年又添新玩法,虹·BOX自然艺术魔方开放。这里由森·自然空间、虹·发布厅、森·书房、自然生态馆、自然科普研学运动馆组成。这个夏天,将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这里呈现。

与此同时,虹桥公园在公众运动区建设了儿童专属运动场、滑板场,在碧湖水库周边建设了三个极限运动馆,包括车模赛馆、BMX/速滑馆、滑板馆,面向少年儿童开展体育赛事、培训,未来还将举办全国公开赛、广东省锦标赛等面向儿童的体育赛事。

科学公园、虹桥公园的成功出圈,只是光明区打造绿色生态之城的一个侧面。光明生态资源禀赋得天独厚,辖区有53%面积在生态控制线内,拥有各类公园279座,绿道、碧道超过200公里,人均绿地面积全市第一。2022年,光明区荣获“中国生态文明奖”,茅洲河入选全国美丽河湖案例。未来,光明区还将建成郊野径150公里、骑行径150公里,形成贯通全城的绿色慢行网络,推窗见绿、迈步入园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福利。

光明在造一座极具通达性的枢纽之城

今年年初,光明中心区“三横两纵”等40条市政道路集中通车,引全城瞩目。道路交通建设迎来的重磅进展,撑开光明科学城路网骨架。

此次集中通车的40条道路,总长度约26公里,包括一批贯穿光明中心区、连通光明科学城启动区及多个产业、学校、文体和住房等项目的重点道路,进一步打通了光明区域交通内循环,串联起光明科学城的诸多发展要素,为光明区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路网支撑。

光明区路网建设快马加鞭,地铁建设“进度条”不断刷新。7月28日,地铁13号线二期(北延)工程传来最新进展,市中医院站主体及其附属结构完成全封顶。地铁13号线作为连通光明、宝安和南山的轨道快线,一旦开通,将重新定义光明科学城与南山核心区的距离,沿线产业链布局、科研技术人才交流,都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13号线二期(北延)段,线路串联光明科学城、光明中心区、光明凤凰城,均是光明区大手笔重点规划布局和发展的核心区域。地铁开通,将会带来巨大的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沿线路段也将成为一座城市的黄金经济线。

此外,高快速路建设加快,途经光明的深圳外环高速,项目二期正在加速推进。外环高速与南光、龙大等多条高速串联,可有效加强光明区外部联通。同时,龙大高速市政化改造工程(一期)—光侨立交2条匝道已开工,项目将有助于满足光明南部片区同市区方向交通转换的迫切需求。

据悉,光明区将努力构建现代化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枢纽型交通强区。

光明在造一座极具获得感的幸福之城

民为城之本。科学发展、产业兴旺、城市繁荣,最终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光明区玉塘街道长圳社区同心小学项目建设现场,大型运输车辆有序装载,吊装塔架运转不停,教学楼像“搭积木”一样快速组装,既高效可靠,又绿色智能。

教育是民生之本。一方面,光明区高质量快速度建设美丽校园。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光明新改扩建了21所学校,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3.3万座、高中学位9600座。

2023年光明教育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透露,光明区今年将新改扩建公办学校7所,新建公办幼儿园8所,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1.3万个。2024年至2025年,光明区还将新改扩建18个项目,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约2.9万座。

另一方面,光明区加快推动优质教育资源集聚。这几年来,光明区政府频频牵手知名高校,先后与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签约落地合作办学。

光明区探索市本土品牌校办分校、知名高校办附校、科研院所合办校、“政府+企业+名校”办学四大合作模式,加快打造与世界一流科学城相匹配的高质量教育。

驱车行驶在龙大高速凤凰收费站周边,一个灰白相间的现代中式建筑群尤为引人注目,建筑内“苑、园、院”浑然一体,呈现院落式、园林化的总体布局。这里是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一期项目,设计床位2000张,建成后将助力光明区打造医疗卫生高地。在光明区茅洲河畔,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新院项目(简称国科大深圳医院新院区)建设紧锣密鼓,四座塔楼拔地而起,两栋主楼已施工至11层,建成后将提供床位1500张。

光明区朝着北部医疗卫生高地阔步迈进,中山大学附属七院二期项目、国科大深圳医院新院区、光明区中心医院续建(二期)项目不断推进,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预计年内试运营。

探索“科学”与“城市”相融共生,光明区给出的答案是:从规划到建设、从地上到地下、从硬件到软件、从人居环境到产业空间,光明区将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立足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面向未来科技蓝海,对这座因科学而新生的城市进行更高水平的升级再造,为市民呈现一座既有“科学味”、又有“烟火气”的科学城。

来源:深圳光明

审核:郭斌

编辑:程艺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