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蛇口戏剧节:五千平米旧厂房上演链接未来的沉浸式剧场

新浪深圳
关注11月4-5日晚,由著名跨媒介艺术家炭叹剧构/导演的沉浸式、参与式环境剧场作品《宇宙方舟2020之火龙眼》“Space Ark 2020_Day 1381”在拥有5000㎡的蛇口价值工厂机械大厅接连上演2场,带你沉浸式体验一个穿越时空、模糊现实与幻想的世界。
据悉,10月27日至11月12日举行的2023年蛇口戏剧节由招商文化演艺互联主办,以“新空间演艺”为主题,10组创作者将在非剧场空间中,创作与空间适配的作品。

据了解,“Space Ark 2020”是由艺术家炭叹发起的系列作品,是一个不断“生长”的、公共参与性的跨学科表演艺术项目,它以社会中的特定场景空间为舞台,以普通人的真实经历为素材,以幽默、科幻的视角来讨论2020后人类的总体境况。

此次表演是这个项目的“3.0版本”,蛇口价值工厂气势恢宏的机械大厅瞬间化身为一艘宇宙飞船,一些在地居民和机器人、虚拟人登上飞船,成为也许最后一批能离开地球的人。但是,他们每人却被困独立的太空舱,并受制于无形的人工智能力量,谁也不知飞船何时发射、或毁灭。

演出与观演的巧妙结合
演出的观演关系构思巧妙,通过建筑的现成结构,将观众分为二楼的“旁观者”和一楼的“参与者”。旁观者们只能从楼上俯视全部“太空舱阵列”的众生相,而参与者们则可以身临其境地欣赏表演,甚至直接与他们互动。
当观众们打开一个个舱门,就进入了一个个独立的宇宙——这些宇宙跟我们的生活同在,只是在不同维度,装载了多样的人生、命运、情感和灵魂。在表演的后半部分,还出现了让楼下的观众在一个空着的太空舱里接听宇宙控制中心的电话的即兴情节。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老玻璃厂和那条“火龙”的故事线索一直在穿插闪现。1号太空舱里复活的数字人工人可以直接“看见”观众并和观众互动,他请求观众帮忙寻找火龙眼——飞船重获动能的核心能源;2号舱的真实老工人讲当年在玻璃厂里怎样干活,但表示自己不知道火龙的下落。之后的多个演员都提到火龙眼,小朋友的龙灯、狗狗的项圈、中医的丹药等多个道具来映射火龙眼。最终,大屏幕上出现了“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耳熟能详的歌词,全体演员和观众进入了大合唱。

人工智能科技的跨界融合
这个参与式、沉浸式的特定场景剧场,以游戏、探险的方式激发一场链接过去和现在的追忆和思考,以科技的力量呈现未来幻想与追问。此次创作团队集合多位业界大咖,如实验音乐人李劲松,未来艺术策展人张海涛,北京大学计算机艺术系创始人、人工智能艺术家高峰,武汉传媒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系主任、资深舞美设计贾思,跨界制作人、社区活动家屈虹等,打造一个跨媒介、跨学科的共创矩阵。

在技术方面,此次剧场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计算艺术实验室合作,定制了独有的数字人角色和操作系统,以及新媒体影像内容;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智能机器人也担任了剧中的主要角色;易科国际带来了先进的沉浸声音响系统,将打造渗透整个空间的声音体验。在剧情部分,还加入了ChatGPT这个“编剧”创作的线索与台词,让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博弈成为现实。
社会人文与社群关怀的缩影
导演炭叹认为,环境剧场或特定场景剧场,不该只用“环境”或“场景”作为舞台背景,而要“让环境说话”。

炭叹表示,在这样一个本身就蕴含着翻天覆地的历史的空间里,最好的“戏剧性”是让生活中的那些火花重现。于是,炭叹找到了这个工厂的几位“原主人”——浮法玻璃厂的元老级员工们。一方面,她邀请电气工程师王立辰作特别顾问,他正是1987年开厂点火仪式中“火龙”的喷火系统设计者;另一方面,更是邀请到一位真正的玻璃厂工人刘坤荣来出演,他将用自己真实的人生经历带观众穿越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引出本剧的关键情节线索“火龙眼”。
邀请当地居民表演,拼出历史与个人记忆相融的“蛇口地图”
本剧除定向邀请个别专业人士之外,也在地招募了能代表蛇口社区的合作者与表演者。大部分演员是在深圳,尤其在蛇口招募的普通人,年龄从8岁到68岁。

他们展现了自己真实的身份、故事与情感,包括蛇口图书馆的退休管理员、国际物流的小微企业主、国际学校的小学生、从农村老家来深圳的老人、玩二次元的中医、艺术疗愈师,还有几位国际友人——让人们的视野触达斯里兰卡上涨的海平面,和乌克兰的连绵战火中,直指未来。
审核:刘芷杭
编辑:王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