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深圳 资讯

助力“慢行交通友好城市”建设 “蛇口社区无车日·马路嘉年华”活动圆满落幕

新浪深圳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蛇口社区无车日·马路嘉年华”活动于11月18日上午在深圳南山区公园路拉开帷幕,蛇口社区居民与在地政府部门、公益机构、社会组织以共同参与的方式,探索实践“慢行交通”相关议题。

活动现场设有社区嘉年华大巡游,“冰马线”“盲道挑战”“童画马路”等主题活动、互动展陈、公益摊位、马路野餐五大主题板块,吸引了众多居民踊跃参与。

活动伊始,由社区居民组成的12支队伍构成的巡游队热烈登场,点燃了现场欢乐的氛围。队伍包括小逗号剧团、青芒果桑巴舞队、蛇口红领巾护鸟队、老年时装走秀以及福田区残联阳光之约残疾人舞蹈团等。马路嘉年华巡游导演张阳表示:“我们希望能让小朋友、银发群体、残障人士都能够走出家门,参与丰富多元的社区活动,从而构建一个可信赖的社区。”

马路中央,斑马线变身为“冰马线”,现场更有供小朋友玩耍的蓝色“泳池”,这是由MLA+建筑事务所与NESIA尼夏共同发起的“冰马路”与“马路泳池”活动。升高加厚的斑马线作为一天的快闪路障,隔离了机动车,呼吁人们关注街道上的“人行友好”设计。同时,通过冰块的消融,展示了机动车碳排放引发的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进一步呼吁人们加强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在沥青马路上,一抹醒目的黄色格外吸引眼球,这是深圳市无障碍环境促进会、广州悦尔公益基金会和蛇口社区无车日小组发起的盲道挑战计划。参与者戴着眼罩在盲道上行走,模拟了视障者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出行问题:盲道被占、空中障碍物、不规范的盲道设置等等。“黑暗带来了巨大的不安全感,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撞到障碍物会心头一惊。”成年人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一位刚参加完游戏挑战的小朋友,默默地去搬开了路边盲道上的障碍物。

下午1点58分,一支自行车队从公园路南端鱼贯进入活动现场。这支由横跨60后到00后、从事不同职业的骑行爱好者组成的车队,早晨6点从广州海心沙出发,全程骑行至深圳,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呼吁人们低碳出行。自行车品牌骐行家RiderPlus工作人员介绍说:“当前,深圳已经在大力度建设自行车交通系统,打造‘自行车友好城市’,这是城市慢行系统提升的标志之一。在蛇口社区无车日活动的骑行板块,RiderPlus骐行家联动深圳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志愿者进行的‘蛇口骑行安全报告’,就是在助力推动城市环境改善、为城市道路设计提供一些数据支撑,进而提高大众的骑行意愿,传播低碳生活理念。”

欢声笑语成为街头动听的BGM——孩子们以马路为画布,在专业艺术老师的引导下,用粉笔描绘了理想中的街道和社区。由蛇口社区一名10岁小朋友设计的艺术装置“奥当劳”,以手绘社区美食地图的形式,来表达儿童友好的街道,不仅是安全合理的交通空间,更重要的是承载生活体验和记忆的场所。

除了热络的马路活动,还有专业的学术讨论。路边停靠的公交车上,一场名为“幸福人行”的沙龙正在进行。深圳坪山美术馆馆长刘晓都、易加UV创始合伙人,设计董事李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陈林共同表示,“幸福”是街道出行设计的终极目标。

道路两侧的公益摊位上,有向小朋友普及交通安全知识的交警同志、有免费剪头的公益理发、有免费为居民修改衣物的服装设计师、有推广“零废弃厨房”的公益组织、有帮助学习困难群体提升专注度的相关机构、有支持慈善的儿童义卖······

老人、青年、儿童各年龄段人群齐聚一堂,学校、剧团、公益机构等各界纷纷鼎力相助,更有残障人群融入其中,形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社区画卷。每个人贡献一份力量,使得公园路在这一天成为一条充满善意、创意且有意义的街道。

“蛇口社区无车日”自2016年开始已成功举办八届,是结合出行安全倡导和社区建设理念的公益活动。这是南山区、深圳市甚至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名片”和“公益名片”,也是社区居民对城市生活、街道功能、社区建设,以及环保减碳、绿色出行等这些宏大议题的日常生活形态表达。

审核:林兰苹

编辑:姚丹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