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深圳 资讯

东纵在土洋:一座红色村的记忆与新生

新浪深圳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今年是广东省临委和东江纵队成立80周年。据悉,大鹏新区举办了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历史展暨系列研究成果发布、“革命精神永传承·东纵行”土洋犁璧山徒步、“中流砥柱——80周年纪念座谈会”、“东纵集章互动打卡体验周”等纪念活动,唤醒土洋的红色记忆,以东纵精神激发新一代特区的建设者们,沿着先辈的足迹,开拓新时代!

80年前,东江纵队为什么会把领导华南抗战指挥中心的省临委机关、东江纵队司令部设在土洋村?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土洋村发生过哪些传奇故事?今天的深圳人要如何发扬东纵精神,续写春天故事?

就让我们走进土洋,寻找答案。

探秘土洋村历史

从市区往大梅沙方向,东部沿海高速土洋入口一拐,便进了土洋。村子被山海环抱,依山势而建,蜿蜒曲折的村道两侧是两三层的村民自建房,随着地势起伏,显得错落有致。村里的巷道清幽僻静,仿佛天外飞来的村庄。

村中央一口古井,向西是“老围”,向东是“新围”。老围大门两侧分别为李氏和利氏的宗祠,从村里老人口中得知,李氏和利氏是村里两大姓,“清朝乾隆年间,他们来到这里开荒种田,两家相处得十分和睦。”

土洋,又称屯洋,其所在的大鹏半岛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明初,朝廷在这里兴建大鹏所城,且耕且守,以备倭寇。大鹏所城屯田于整个大鹏半岛,西自盐田,东自新大,土洋离大鹏所城三大屯之一的葵涌屯就一山之隔,之所以称屯洋,大抵与军屯历史有关。

其实,土洋名字的由来有多个版本。按1999年出版的《广东省志·地名志》所载,土洋村因村民以土填洋立村,故名。此外,土洋由来还和村旁的沙鱼涌有关。

民国初年,葵涌17个村与土洋村爆发了一场争夺沙鱼涌海滩的冲突。“17村联军”竟然未占上风,联名上告到当时的宝安县政府,状纸上写着土洋村民“土霸洋盗”,独占海滩。县官来到沙鱼涌恰好遇上退潮,发现海滩和土洋村陆地相连。最终,县官将海滩“判”给土洋。官司是了结了,但屯洋人“土霸洋盗”的名声远播四方,后缩略成“土洋”,诨号叫多了,便成了大名。

东纵和土洋结缘

1943年1月,中共广东省临委成立。新成立的省临委领导机关主要驻扎土洋村,担负起领导东江地区乃至整个华南地区人民抗日队伍进行武装斗争、党组织建设和抗日民主政权建立等重任。同年12月,经省临委报中央同意,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宣告成立,公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昔日教堂成为东纵司令部以及华南游击战争的指挥中心。

广东省临委和东纵司令部之所以选择土洋村,想必离不开这几个原因。首先,这里地理位置优越,土洋村口的沙鱼涌是华南地区沟通香港的主要交通要道和战略支点。其次,土洋地形条件优越,崎岖的山路正是游击队行动的天然掩护。

更为重要是,土洋村党组织坚强,群众基础好,早在1939年便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土洋支部。在抗日和解放战争期间,土洋村600多位村民中有69位参加了东纵革命,几乎全村都是堡垒户。

土洋村的峥嵘岁月

土洋村在抗战期间发生了众多载入史册的大事。1944年8月召开的“土洋会议”,被视为广东人民抗日武装的转折点。

土洋社区党委副书记李永忠一直致力于挖掘、保护、传承东纵在土洋的历史资料,他说:“我的叔公李惠群是村里最早一批党员,不仅参加了‘土洋会议’,还留下一份亲笔写的《土洋会议》手稿。”根据手稿,会议一致通过《关于今后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十项工作,其中第一项就是要在广东全省继续放手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此后,东江纵队成华南抗战的主力军,他们转战东江,深入港九敌后,成为中外闻名的一支坚强的抗日武装。

跟着李永忠从司令部旧址来到沙鱼涌海滩,这里是多个历史事件交集之地。抗日烽火中的1942年,一群从香港脱险的文化名人途径此地。邹韬奋、何香凝、柳亚子等文化人士扮作“难民”,离开铜锣湾避风塘口岸,在交通员的带领下在沙鱼涌上岸。这场史上著名的大营救,保住了中国的“文脉”。

沙鱼涌最著名的历史事件要数东江纵队北撤。1946年6月30日,伴随着一声汽笛,满载2583名北撤人员的三艘美军登陆舰,离开了曾经浴血奋战的土地。当年登船的地方后来修建了纪念亭,一座九曲桥通向岸边的大型纪念石碑。

东纵精神在土洋

在抗日和解放战争期间,土洋村先后有9位烈士牺牲。司令部旧址后面修建了土洋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纪念亭,碑文详细记录了每位烈士的姓名和事迹:李九1941年在东莞飞鹅岭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激战中牺牲,年仅18岁;李满胜1943年在海南参加战斗期间牺牲,年仅22岁;李乃胜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受尽严刑拷打未透露游击队的半点信息,被害时年仅24岁……

其人身虽死,犹闻侠骨香,碑下不知是谁,为了缅怀这些年轻的生命,放置着一簇簇鲜艳的黄花。

80年间,东纵文化在抗战洗礼中浴火而生,与特区精神交融发展,内涵不断丰富,成为新时代深圳人心中重要的红色精神力量。在大鹏新区举办的纪念东江纵队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东纵老战士和后人们深情讲述当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缅怀革命先烈为国家和人民作出的伟大贡献。很多东纵老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后,凭借着当年杀出一条血路的气概,排除一切干扰,搁置一切争议,敢闯敢试,搭建起深圳的城市框架,塑造出特区的拼搏精神,并创造了让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

土洋再造“红色村”

旧址见证了史实,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2019年,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列为深圳市第一批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如今,它正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打卡。

大鹏新区管委会启动了旧址日常维护及周边场地环境提升,不仅让老旧建筑焕然一新,展览的功能更加完善,还围绕展览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及拓展服务,组织策划形式多样的活动,持续推动红色文化活起来。2022年,东纵司令部旧址的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入围“第三届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同年,土洋社区被中组部确定为红色村建设试点,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土洋上演。土洋社区党委副书记许扬民拿出规划介绍,土洋红色村项目分三期规划建设,一期以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为核心,二三期结合片区长远发展和城市更新情况开展建设,广东省临委旧址大楼改造、后坑门登山道建设、沙鱼涌路径提升包括东纵北撤纪念公园路径提升等都在计划中。

通讯员:鹏文宣 肖燕 耿辉

审核:林兰苹

编辑:王皓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