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发布《从追随到引领 — 2024中国汽车企业出海趋势与观察》报告

新浪深圳
关注这几年来,中国OEM厂商在国际市场取得多方面重大突破:业务覆盖范围扩大、产品结构多元化并逐渐形成全球价值链。5月23日德勤发布《从追随到引领 — 2024中国汽车企业出海趋势与观察》报告,从行业趋势、目标海外市场、出海挑战与风险三方面介绍中国OEM厂商的全球化发展历程,并总结出中国车企出海四大制胜关键。报告亦探索了中国新能源车企如何把握澳门及横琴的独有优势,积极拓展高潜力海外市场,同时协助国家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490万辆,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出口增长强劲,占总汽车出口的比重提升至25%。中国车企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建立起代际的领先优势,加上国家政策支持等外部利好因素,推动中国汽车出口“量质齐升”,汽车出口单价从1.3万美元提升至约2万美元。从出口国家看,欧洲、澳大利亚等发达市场国家的出口地位明显提升,欧洲去年更首次取代亚洲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占中国汽车出口总量的约40%,而对欧洲出口的一半来自俄罗斯。
德勤中国副主席、政府及公共服务行业主管合伙人施能自表示:“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正呈现‘量到质的蜕变’,车企出海的‘含金量’也进一步提升,亮眼的出口成绩离不开‘天时、地利和人和’的多重利好驱动。全球汽车市场销量前景广阔,海外重点市场加速向电动化转型,其中东南亚、拉美等国家陆续出台新能源汽车国家政策,包括关税减免、税率优惠、购置补贴以及本地化建厂税收优惠等一揽子措施。此外,中国车企积极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出海,并逐步从传统贸易向全球化经营转变,通过海外投资、海外建厂、设立区域研发中心、完善销售网络、售后服务等用户触点,持续提升海外市场的本土化经营水平。”

基于汽车销量规模及千人汽车保有量、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及增长空间、行业集中度、消费人群特点以及市场准入门槛,报告重点分析了欧盟、东盟、海湾国家(GCC)和拉美四大区域,识别其市场吸引力、竞争环境和中国车企的投资动向。
欧盟作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销量规模大且增长稳健,2035年禁燃法规下,电动车产品投放加速且基建市场也有望持续完善,支持其新能源渗透率继续提升
东盟市场人口基数大且年轻化,是未来五年全球轻型汽车销量最具潜力的地区;政府新能源汽车政策指引明确,配套措施密集出台,将开启电动化销量强周期
海湾国家市场容量相对小但人均收入高、购买力强;沙特、阿联酋等通过政府采购和投资等形式支持新能源车企,且中东消费者对电动车产品的认知度高、购买意愿强
拉美国家人口增长快且结构年轻化,且中产群体不断扩大,消费基础夯实;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利好下,成为全球车企海外建厂并辐射周边地区的关键支点
报告指出,尽管前景向好,但出海之路不乏挑战。随着地缘政治冲突持久化和常态化、贸易摩擦升级、海外监管动态变化、跨区域文化差异等因素,全球化经营的复杂性和风险急剧增加。此外,中国车企还面临产品技术“水土不服”、品牌认知度低、对海外市场法规政策洞察不足、缺少组织架构保驾护航等难题。
根据报告分析,汽车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关键制胜因素包括“从全球化目标与企业定位出发,选准出海路径与关键市场”“深耕价值导向的属地化运营与服务,打响品牌声量,构筑长期美誉度”“推动本地生态建设和价值链海外布局,加速海外扩张进程”“夯实组织机制与数字化支撑,保障全球运营” 。
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于五年前公布以来,大湾区不断完善构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要素,包括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在内的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也持续实现突破。横琴深合区重点发展产业包括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业,正大力发展的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产业,均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关键环节。德勤认为,横琴深合区可打造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基础的区域研发及创新中心,持续推动新能源技术、智能汽车芯片、车联网等的研发创新 。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澳门过去多年推行税务宽免及行政措施等多项举措,并在2023年发布了《澳门长期减碳策略》和《澳门电动车推广计划》,相信将有助于支持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澳门市场进一步发展。
施能自表示:“澳门可在协助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出海中扮演积极角色。澳门对葡语系国家有着先天性的优势,澳门特区政府亦一直推动与葡语系国家的经贸往来,未来可继续发挥在中葡双语及葡语系国家法律方面的人才优势 ,协助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投资葡语系国家前充分了解当地的商业法规及市场动向,提前做好部署。同时,澳门可结合现时成熟的会展软硬件配套及经验,多举办与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的会议及展览,展示新产品新技术,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与海外市场合作交流的平台。”
审核:李昌怀
编辑:罗莉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