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深圳 资讯

大湾区艺术家用“纽带”链接西南艺术生态——“尹小龙个人艺术展”在昆明开幕

新浪深圳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尹小龙个人艺术展在昆明市金鼎1919文创园的空空间开幕,通过超40多件作品展现其对社会和亲情,当代与传统的多维度的思考和探索。展览分为四单元,对社会及亲情,尤其是对母亲这一伟大的母爱深度思考、艺术探索、创新尝试及个人历程。展览持续至3月24日,观众和当代艺术的爱好者可零距离感受尹小龙的艺术魅力。

2025年2月22日,《纽带——尹小龙个人艺术展》在昆明空空间开幕。一个活跃的当代艺术空间、一场以“纽带”为主题的艺术表达、一幅由充满母爱深刻印记组成的个体与当下镜像“画卷”伴随着云南少数民族傈僳族歌手天籁般的清唱歌声,带着听觉、视觉温度和冲击力徐徐展开······

此次展览是中国青年当代艺术家尹小龙在西南地区的首次个人艺术展。《纽带——尹小龙个展》由金鼎1919文化创意园主办,空空间承办,由著名艺术家、策展人和丽斌策划,通过对艺术家尹小龙的艺术作品深入研究和梳理,用超40余件当代艺术作品、空空间“得天独厚”的展陈空间,多维度、多视角地呈现艺术家对现代与传统、人文与社会、深刻的思考和独特艺术表达。

1979年尹小龙生于山东济南商河县,90年代末和2000年初曾在天津美术学院学习。因为很早就离开家乡漂泊,20多年,从一个远郊的县城到深圳、昆明城市的生活,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生活的巨变,一度令他几乎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在他感到迷茫的时候,亲情的力量让他坚持了下来,这也是尹小龙的艺术作品中多次出现母亲的原因,因为很早就和母亲长期的分开,在外的日子来自母爱的牵挂恰恰给了他精神指向。也是一条系家的“纽带”。这次展览的架上综合材料绘画作品中有“相” 系列,相是他取之母亲相金梅的姓氏,这让艺术家尹小龙对于时代下个体感知与创作方式和情感的深度有着独特探索。开幕仪式上,艺术家尹小龙在云南本土傈僳族姑娘的优美吟唱中实施了现场作品“喜处望外”,作品实施结束前现场音响设备里传出了艺术家尹小龙母亲的歌声——山东民谣“风奶奶送风来”。虽是清唱,但质朴的歌声令现场的观众听后都非常感动。

策展人和丽斌在《“纽带”——尹小龙个人艺术展》的策展前言里写道:

艺术家尹小龙常年生活于昆明、深圳,从事绘画、装置、行为艺术、观念艺术等多媒介的艺术创作,本次展览是他继2011年德国法兰克福现代艺术博物馆个展后,2012—2025年间创作的代表作品的一次集中呈现。纽带,寓意艺术家在个人情感、文化、精神等领域互相链接又互相转换的状态。艺术家的童年时期在济南商河度过,后开始离开故乡,辗转于天津、廊坊、深圳、昆明等城市生活,在2001—2003年,艺术家花了约三年时间徒步穿越中国三分之⼆的版图 ,遍访了所到之处的各种民间风俗和⼈⽂、⾃然景观,并在报纸上开设了游记专栏。在常年远离故土的旅途中,艺术家一直保留着母亲在不同时期为他和未来的妻子手工缝制的鞋垫、手工纺织的棉布,它们是两代人情感链接的物证,见证着两代人在不同时代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本次展览,艺术家将运用这些物件重新创作成绘画和装置作品,呈现个人情感和精神在不同时代下迁徙流变的历史,这些作品质朴、深邃、温暖,牵引我们重温在时代的变迁下艺术家个人精神世界的坚守与回眸。   

展览亮点:亲情作为艺术表达的重构

展览标题“纽带”英文是Bonds,亲情是人类生活中的第一情感纽带,这一日常“纽带”载体,又可以延伸扩展到社会交往,亲情里面以母爱的情感纽带最为深刻和绵长。此次展览艺术家以母亲几十年前手织的布为材料,创作了综合材料的架上绘画作品。又以某种仪式化的艺术实践,把母亲常年因为挂念他亲手缝绣的鞋垫,通过装置艺术,来体现母爱这一深厚亲情的纽带,突破传统艺术媒介的边界,将情感通过虚拟与现实交织的视觉叙事,探讨如何重塑人类对母爱的情感表达与存在状态,另外此次展览展出其这些年创作的当代艺术系列作品,包括行为影像和其他的观念艺术装置。

本次展览由学术观察 罗菲、李耀从当代艺术理论视角为展览注入深度解读,此次展览作品的媒介顾问孙海峰教授则为各种媒介的艺术表达提供美学研究论述。据悉;展览期间艺术家尹小龙或将通过线下对谈、线上互动、工作坊等形式与观众和艺术爱好者形成“纽带”。

这两年西南地区和大湾区的艺术家互动很积极, 经常两地的艺术家和策展人相互交流,你来我往的驻留项目和展览,促进了区域之间的艺术生态发展。

(审核:惠歆鸿)

(编辑:金睿杰)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