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深圳 资讯

加大财政逆周期调节力度 护航深圳高质量发展——访深圳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忠良

新浪深圳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今年,广东财政如何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助力经济大省挑大梁,《广东财政理论与实务》(以下简称《广东财政》)第3期围绕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等内容展开宣传,其中,就市财政如何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等热点问题,对深圳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忠良进行了采访。

《广东财政》: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性显著增加的背景下,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其逆周期调节作用愈发凸显。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创新驱动的先锋之城,如何通过加大财政逆周期调节力度,护航深圳高质量发展,在挑战中寻机遇、于变局中开新局?

赵忠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蓝佛安部长从赤字安排、支出强度、政府债券规模、转移支付、重点领域保障“五个给力”阐释了2025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的具体体现,这些都为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指明了方向。深圳财政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通过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力实施逆周期调节,确保政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各方面更有获得感。具体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一是全面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高效盘活利用国有资源资产。二是大力提振消费,巩固和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三是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集中力量支持重点产(行)业、重点产品、重点集群、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四是加强财政政策分析评估和清理优化,推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五是用足用好政府债券,支持扩大有效投资。

《广东财政》:我们了解到,深圳这几年来在盘活国有资源资产方面保持较大力度,可否介绍下深圳的主要做法?

赵忠良:高效盘活利用国有资源资产既是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的有效方式,也是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这几年来,深圳不断强化“大财政、大预算、大资产”理念,综合运用产权交易、注资国企、引入社会资本合作、产业招商等多种方式高效盘活利用国有资源资产,统筹国资国企资源,强化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此外,深圳还大力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健康发展,提升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水平,扩大有效投资,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

《广东财政》:全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25年要大力提振消费。请问深圳财政如何贯彻落实国家工作部署,以更大力度提振消费需求?

赵忠良:大力提振消费,是全方位扩大内需,巩固和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的重要手段。日前,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了30条提振消费有效举措。2025年,深圳将落实中央工作部署,统筹存量与增量资源,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通过更大力度、更有效益的政策举措,进一步增强消费者信心,支持扩大消费需求。

一是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持续释放消费潜力。统筹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和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大力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家居家装等大宗消费。计划到2025年底,推动实现汽车以旧换新约16万辆、家电产品销售约320万件、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约350万件、家装厨卫物品购置超过2000万件、智能家居消费约170万件等,让广大消费者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消费红利。

二是加大民生领域财政投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落实国家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适当提高退休职工养老金水平、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等要求。加强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支持重点群体就业,扩大普惠托育养老服务供给。将促消费同惠民生、补短板结合起来,以更加“可感可知”的基本公共服务,化解市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让市民更加“愿消费、敢消费”。

三是大力提升消费环境,积极引领消费潮流。综合运用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突出重点、精准施策,打造更多消费新热点,创造更多消费新场景。培育壮大时尚消费、演艺经济、地铁商业、银发经济、宠物消费、国货“潮品”等消费新增长点。高水平打造福田中心、后海—深圳湾等世界级商圈,建成开业一批商业项目。积极发展首发经济,新增首店、旗舰店、新概念店1000家以上。全力保障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深圳赛区办赛经费,完善新时代重大文化设施规划运营,带动文旅消费。推动市内免税店尽快开业运营,争取新设和继续设立口岸出境免税店,推进扩大陆路口岸离境退税点,进一步支持扩大内需。

《广东财政》:请简要介绍深圳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做法,以及财政在其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赵忠良:深圳锚定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的目标,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成形成势、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集中力量支持重点产(行)业、重点产品、重点集群、重点企业(以下简称“四重”)加快乃至超常规发展。深圳财政统筹各类财政资源、组合运用多项政策工具,为“四重”加快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和精准引导。

一是财政投入更加精准给力。主动适应并引领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集中财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发展壮大。巩固提升电子信息、汽车、新能源等产业竞争力,全力竞逐人工智能、低空与空天等产业新赛道,梯度培育发展下一代网络通信、量子科技、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支持企业开展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加快数字化转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二是财金联动撬动企业发展。优化政府引导基金体系,发起设立三批产业基金群,全力支持“四重”发展。目前,工业软件、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第一、二批产业基金已完成设立,并陆续开展投资运作;第三批产业基金正在公开遴选基金管理人,涉及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新能源等产业基金。今年新设第三批基金后,整体规模将达到约700亿元。全力纾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截至2024年底,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累计入池贷款2.4万亿元,惠及34.2万家市场主体;融资担保基金累计为4.12万家企业提供再担保增信支持,撬动银行贷款829亿元。

三是减税降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不折不扣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实施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政策,通过释放税费红利全力托举企业攀“高”向“新”。推动出台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前海企业所得税政策扩区、河套企业所得税优惠产业目录、香港居民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正式落地等。

《广东财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改革任务,强调“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请问深圳如何清理规范财政政策,推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赵忠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助于在更大范围深化分工协作、促进充分竞争、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我市下大力气清理规范各类财政补助政策,努力打造各类经营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良好环境。

存量政策方面。组织开展全市财政补贴补助政策分析评估和清理专项行动,重点分析评估补贴补助政策是否符合公平竞争、规范招商引资等政策规定,将分析评估结果作为审核部门预算、调整完善政策和改进日常管理的重要依据。增量政策方面。修订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财政支持措施出台程序。各市级主管部门出台专项资金政策前,需按程序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国际经贸合规性审查。强化市区政策统筹协同,集中全市资源支持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发展。

此外,在政府采购领域,我市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举措,积极落实“整建促”三年行动方案,常态化开展“四类”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大对招标文件设置限制或歧视条款、供应商提供虚假材料、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营造公平规范的政府采购市场秩序。

《广东财政》:地方政府债券和国债资金在扩内需、稳增长方面发挥什么作用?

赵忠良:政府债券是财政逆周期调节的重要工具。深圳在政府债务风险可控条件下,积极向上级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获批规模逐年提高,2024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达到760亿元,债券资金精准投放到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卫生健康、文化旅游、保障性租赁住房、市政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同时,用足用好国债资金,扎实落实“两重”“两新”工作。

2025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抢抓国家开展专项债券项目审核自主权试点、扩大专项债券支持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的契机,重点把好专项债券项目融资收益平衡关,推动符合条件项目“应发尽发”专项债券。二是积极争取进一步扩大我市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争取更多资金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专项债券资金撬动有效投资的作用。三是扎实做好地方债额度分配、发行和使用管理工作,推动债券资金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四是争取继续赴境外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探索多元化发行模式。五是积极争取并用足用好国债资金,继续支持“两重”“两新”工作。

来源:深圳财政发布公众号

审核:惠歆鸿

编辑:洪晓纯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