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乐和长歌》启幕第三届“舞是%”舞蹈艺术节 ——以足尖解码楚地文明,重构千年礼乐史诗

新浪深圳
关注4月18-19日,深圳南山文体中心聚橙剧院将迎来第三届“舞是%”舞蹈艺术节的开幕大戏——舞剧《乐和长歌》。这部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演艺集团出品,湖北艺术职业学院与湖北省歌剧舞剧院联袂创作的舞剧,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风云为底色,取“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之义,用舞蹈语言重构楚地文明的基因密码。当编钟的浑厚回响撞破时空壁垒,当楚式美学的浪漫与深圳的现代脉搏共振,一场关于传承与创新的视听盛宴即将在南山文体中心聚橙剧院拉开帷幕。

傩戏便面,一舞一动:尽显荆楚气韵
荆楚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中华民族的审美与人文追求、文化根脉传承、中华文化的绵延发展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乐和长歌》以其独特的荆楚文化韵味和动人的情感表达,呈现了荆楚大地上一场爱恨交织的传奇大戏。

《乐和长歌》的舞蹈呈现了楚舞“刚柔并济”的美学特质。女子群舞《魅影》中所有舞蹈演员手持旌羽、身着华服,以翘袖折腰、水袖轻甩的动作展现楚舞的婉转柔美;男子群舞《战舞》则风格迥异,踏歌而起,以激烈有力的舞步展现出楚地战士的英勇气魄,颇具楚地雄风。凤凰、鹤、鹿、豹等形象通过肢体呈现,展现出极富想象力的神话意境。不仅如此,《乐和长歌》还充分展现了楚人“图腾崇拜”“泛神信仰”特别融入了楚人傩巫文化的元素,以祈福驱邪的巫舞动作与现代舞蹈语汇结合,让舞台充满了原始的神秘感与力量感。

以音明意,乐有楚风:展开千年的爱恨情仇
作为一部致敬楚文化的舞剧,《乐和长歌》的舞台用从湖北省博物馆1:1复刻的编钟、钟磬、虎座凤架双面鼓等古典乐器,营造出真实的楚地礼乐氛围。这些沉睡千年的礼乐重器,在舞者的足尖下被重新唤醒——编钟的震颤化作节奏的骨骼,钟磬的清越织就旋律的经纬,虎座鼓的轰鸣则成为剧情的脉搏。沉雄遒劲的钟磬之乐,让观众穿越回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

崇凤尚赤,形有楚韵:掀起神秘浪漫美学风暴
服装设计是舞剧《乐和长歌》的另一大亮点。楚文化的经典元素与现代审美结合,为每个角色赋予独特的情感象征。丰富的古典色彩叙事不仅丰富了人物的情感表达,也让舞台呈现出楚文化中独有的美学深度。妆容设计不仅忠实于楚文化的历史脉络,更注重以艺术化的方式赋予历史新的生命力。通过红色朱砂点亮面部轮廓,将古典气韵与现代舞台需求结合,既保留了楚文化的古典意蕴,又焕发出现代舞台的表现力。发式设计则以楚人发髻为蓝本,加入了比例夸张的头饰与流动性设计,使传统的形制更具戏剧张力,完美体现了角色的身份与仪式感。

以肢体重塑文明,用足尖丈量时空
随着开幕大戏《乐和长歌》的上演,第三届“舞是%”舞蹈艺术节也如约回归。从暮春到金秋,本届舞蹈节以“%”为灵感,将其作为一种量化工具,通过拆解与重组舞蹈中的多元元素,赋予舞蹈全新的叙事维度;更将以舞蹈为媒,打破时空壁垒,解码文化基因。在这里,历史、地域、人生与美学交织成章,划分‘舞是% 历史配方’‘舞是% 地域编码’‘舞是% 人生方程’‘舞是% 重塑美学’四大单元,每一单元精心搭配“戏剧+活动”组合,开启一场跨越古今、融汇东西的艺术盛宴,邀您共赴一场场关于传承与创新的灵魂之舞。

当古老编钟与电子音浪共振,当楚地巫舞遇见现代肢体,《乐和长歌》以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证明传统从未沉睡,文明永远鲜活。方寸生活,舞蹈无限。第三届“舞是%”舞蹈艺术节由此启幕——在这里,每一段舞蹈都是未完成的公式,等待被重新定义。解构、重组的舞蹈配方不是答案,而是探索的起点。

(审核:陈怡燃)
(编辑:邓佳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