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打造15分钟托育服务圈

新浪深圳
关注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背景下,深圳聚焦“一老一小”优化服务体系,以打造“15分钟托育服务圈”为突破口,推动便民服务从“有”向“优”升级。
托育服务
提质扩面破解群众“带娃难”
5月15日至6月15日是第3个全国托育服务宣传月,主题是“普惠托育,科学育儿”。为破解“带娃难”,深圳连续3年将托育服务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努力打造“15分钟托育服务圈”。最新统计显示,截至今年4月,全市共有托育服务机构2000余家,托位超9万个。
2023年,深圳市成为第三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国试点城市,发布《深圳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重点提出优化养老托育服务供给,聚焦社区居民托育服务需求,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拓展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供应渠道,多举措推动社区“15分钟托育服务圈”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如今,多数社区居民步行15分钟内即可到达托育机构,家门口的托育服务正为深圳居民提供安心育儿支持。
每个街道至少有一家普惠托育
叶先生夫妇在深圳龙岗区海吉星蔬菜交易区经营多年。他们的女儿从1岁起,就因夫妻俩生意繁忙难以得到妥善照看。“生意忙起来根本顾不上孩子,稍不留神就可能跟丢。”叶先生决定将孩子送入托育机构。
平湖街道普惠性托育机构“真爱幼幼托育园”是一家由政府资助的托育机构。门口“宝宝快乐成长,妈妈安心工作”的标语,让叶先生夫妇深感共鸣。该托育中心每月费用约3000元,接送时间灵活,极大缓解了他们的带娃压力。据深圳市真爱幼幼托育中心负责人何嫦清介绍,中心约80%的儿童来自双职工家庭或外来务工家庭。为解决家长后顾之忧,这里提供延时托管、周末托管及假期托管等服务。
除了场地有支持,深圳还印发《深圳市普惠托育机构补助暂行办法》,按每托位6000元至100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建设补助,按实际收托数每人每月360元至1000元的标准发放运营补助。同时,推动《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的落实,新改扩建居住项目按照每300米至500米服务半径配置500平方米至1000平方米托育机构;已建成的住宅区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物业或动员国企、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提供托育用房,已落实用房332处。
一年来,深圳托位数几乎翻一番,已实现一个街道至少有一家普惠托育机构。
95%社区都有托育服务点
今年“六一”前夕,宝安区沙井街道向辖区35家“宝安300强”企业发放了5000张“蚝宝安心托”体验卡,家有0至3岁婴幼儿的职工可在社区托育点免费体验4周半日托服务。1.2平方公里的后亭社区,分布着5个城中村小区,有约千名0至3岁婴幼儿。2024年3月,沙井响应号召设立社区托育点,引进托育行业龙头企业作为委托运营服务机构,让居民安心托娃。
社区已成为深圳托育服务的重要力量。深圳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家庭发展中心等社区便民设施,大力发展嵌入式托育服务,以满足群众临时托育需求,已建成600余家社区托育服务点。目前,95%的社区已覆盖托育服务设施,实现了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安心托娃。
“医育结合”模式不断拓展深化
位于光明区南太云创谷的宝田托育园,独栋4层、53位教职工与180个托位的配比,显得宽敞大气。慧慧在旁边一家公司工作,产假结束后,便将5个多月大的宝宝送进了该园的乳儿班。“我看中的是这里的硬件设施和医疗背景。”慧慧说道。据了解,宝田托育园由深圳宝田医院运营。
深圳在全国率先推出地方标准《医育结合托育机构服务规范》,目前已有超600家托育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签约,20余家医疗机构开展托育服务试点。
迈向每千人口5.9个托位目标
“一老一小”是家庭的重中之重,深圳全力保障,要让“老有颐养、幼有善育”。南山区沙河街道高发社区深云村“幸福邻里”是全国第一家社区嵌入式民生综合体,设有托育园、长者服务站、社康中心等,“一老一小”共享服务空间;更通过祖辈护苗、祖辈进课堂等活动,促进跨代交流,实现老幼共托。
深圳通过“医育结合、国企引领、托幼一体、老幼共托、社区嵌入”等形式实现托育服务多元化供给,为家庭解决带娃难题。深圳正朝着2025年年底全市托位超10万、每千人口5.9个托位的目标全力奋进。
(来源:国际商报)
(通讯员:伊佳)
(审核:惠歆鸿)
(编辑:金睿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