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深圳 各区动态

罗湖价值再发现——“双周发布”用大数据解读新罗湖

新浪深圳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1月19日,罗湖“双周发布”活动在罗湖区新闻发布厅举行,罗湖区新闻中心主任陈恬立作《罗湖价值再发现——大数据解读新罗湖》主题发布,利用大数据为罗湖城区形象再度“画像”,带领公众发现“新罗湖”的价值。

1月19日,罗湖“双周发布”活动在罗湖区新闻发布厅举行,罗湖区新闻中心主任陈恬立作《罗湖价值再发现——大数据解读新罗湖》主题发布,利用大数据为罗湖城区形象再度“画像”,带领公众发现“新罗湖”的价值。市委外宣办主任兼市政府新闻办主任韩望喜,区政协主席吴裕中,区委副书记刘兴阁,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萍,区人大副主任李志荣,副区长宋强等出席发布会。活动通过人民网进行网络直播。

罗湖在2017年底依托《今日头条》大数据平台从空间、产业、民生、环境等36个维度给罗湖建模,生成了“新罗湖”大数据概貌:从2017年1月至12月,今日头条平台上将近91万篇文章提及罗湖,这些文章获得了1.36亿次点击,罗湖区的城市更新、通关口岸、创新科技、金融产业、生态环境、消费改革、文体服务、教育机构等八大议题的重要关键词,单项点击量都超过千万。国家、省、市及香港地区重点报纸、电视、电台共刊(播)发罗湖新闻1万多篇次。大数据显示:罗湖成功逆袭,重返舆论焦点。

摩天大楼规划获超高关注   罗湖打赢“空间争夺战”

从大数据中可以看出罗湖这两年来正在经历的两场硬仗,一场是“空间争夺战”,另一场是“产业翻身仗”。空间争夺战可以用五个方面来概括:新空间、高空间、优空间,以及深圳城市的向南发展、向东发展两个趋势。

提到罗湖,全国用户最关注什么?答案无疑是城市更新。数据显示,罗湖“城市更新”相关主题两年来累计吸引到1.7亿次点击量,“超高层建筑”和“第一高楼”两个关键词在具体事件中的关注度非常靠前。罗湖区新闻中心主任陈恬立表示,在成为深圳“城市更新试点区”之后,罗湖最大的看点就是城市更新,公众舆论普遍充满了期待。据了解,罗湖城市更新体量将力争到2021年在建及建成项目达到100个,新建产业空间750万平方米,实现“再造一个新罗湖”。

罗湖棚改攻坚战的胜利则切实为罗湖提升了“优空间”。“罗湖棚改”在2016年和2017年均位于受关注关键词的前十位。作为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一号民生工程”,罗湖棚改刷新了体量最大的棚改、速度最快的签约、人员最多的搬离等多项记录。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与周边片区将通过土地整备,将为大梧桐新兴产业带释放出近50万平方米的土地空间,提供保障房和人才住房约32万平方米。

“过去30年深圳城市空间发展趋势是一路向西,但是目前可以看到两个新的趋势,一个是向南发展,一个是向东发展。在深港优势的互补方面,向南发展也是最有利的位置就是在罗湖。向东发展也应该是罗湖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北京大学陈可石教授指出。在合并2016年和2017年关注度的数据后,粤港澳大湾区和东进两个分别代表“向南发展”和“向东发展”的热词,分列第三位和第四位,也反映了陈可石教授的观点。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枢纽,粤港澳版权登记大厅和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在2017年先后落户罗湖;作为东进战略的重要门户和桥头堡,罗湖也在持续发力,突破交通瓶颈,发挥对东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年度最活跃   罗湖打响“产业翻身仗”

“大梧桐新兴产业带从2016年进入公众视野以来不过一年三个月,但公众认可度非常高。”陈恬立在发布时介绍,“‘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在2017年全国用户最关注关键词中点击量1133万,在城市更新最受关注的片区中点击量926万,在城市更新中最关注的事件点击量978万,罗湖未来最受关注的关键词中点击量排第一。堪称年度最活跃。”作为深圳市区内发展空间最大的科技产业带,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已被纳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将逐步释放超过1000万平方米大体量、成片区产业空间。此外,数据显示,关注城市更新的用户高度关注大梧桐,民众对于大梧桐新兴产业带之于罗湖更新的意义充满期许。

在大梧桐新兴产业带的带动下,新兴科技产业也成为网民对罗湖寄望最高的发展新方向。在全国用户最关注的罗湖新产业中,“罗湖创新”排第三,获得超过1842万点击量。

此外,罗湖其它产业也在大数据中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数据显示,罗湖创新金融产业具备无限可能,“笋岗”、“世界级金融街”、“深圳中轴线”等相关衍生词关注度名列前茅;金融传统产业强势不改,在提到最受关注的罗湖产业和罗湖新产业,金融双双列第一,点击量均达数千万;全域消费地图提振信心,罗湖最受关注的消费区域中,前三位水贝、京基100、东门步行街点击量均超过千万;“泛珠宝”、“珠宝博物馆”、“珠宝大道”等关键词在多个维度中点击量位居前列,从数据来看水贝珠宝仍然是罗湖的名片。

宜居宜业优势无可比拟  五大关键词诠释“新罗湖”概念体系

提到罗湖的生态环境,全国用户最关注的前五位深圳河、洪湖、银湖、仙湖、东湖都超过了千万点击量,罗湖“四湖”吸粉指数不减。罗湖素有“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誉,一流的自然资源和公共服务在深圳中心城区中得天独厚。建成区绿化覆盖率65%,辖区分布11个市属公园和129个社区公园,名校林立,医疗资源密集,建成了“10分钟文体圈”。“DT财经”2017年围绕深圳地铁站点对房价、商业便利度进行了大数据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全市最宜居的是罗湖!

发布会介绍,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数字中国”、“健康中国”的要求,结合大数据凸显的公众认可的罗湖优势和对罗湖的期待,“新罗湖”概念体系可以用五大关键词来诠释其内涵和特征:新兴产业区、优质生活区、公共服务强区、时尚消费区、生态文明区。

国内知名财经评论员刘晓博认为,罗湖是“中国城市改革开放”的两大起点之一,在这个历史节点上剖析罗湖的现状、展望罗湖的未来,显得特别有意义。罗湖不仅将受到深圳人的重新审视,也将面临一场“全国性的价值再发现”。

专家观点:

  对老城区的回归是城市发展规律

很多城市包括我们今天熟悉的伦敦、纽约、东京都有一个城市发展规律,就是老城区先向外拓展,之后对老城区的回归,重新发现老城区的价值。

所以要重新发现罗湖的价值,这就包括罗湖作为深圳商贸中心的价值、罗湖具有的山水格局的价值、罗湖具有的老城区城市人文传统的价值以及罗湖口岸的这个特殊地理区位价值。在此基础上罗湖迎来了最大的发展的机会,就是目前进行着的城市更新。

——北京大学陈可石教授

罗湖城区发展与市民期望值匹配

从传播的角度看,城市形象作为软实力的一种展现,可以在影响公众认知印象的基础上,实现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力对当地产业、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转化和提升。

罗湖区的城市形象获得极高的网民关注度,现阶段的城市形象主要通过城市更新、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三大方面展现。针对上述议题的关注度,充分说明了网民对经济增长、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体现出城市建设的活力与市民期望值之间的匹配关系,呈现出相对积极乐观的发展观。

从城市形象传播方面看,罗湖区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关注焦点并进行精准传播,获得了十数倍于其他城区的网民关注度。 一方面,得益于科学选择和整合媒体资源,尤其是重视新媒体渠道建设和运用;另一方面,得益于充分把握新媒体的传播特点,通过有效设置公众议程,成功实现精准传播,充分吸引着公众关注。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广东省舆情大数据分析与仿真重点实验室主任  张志安

罗湖将面临“全国性的价值再发现”

我们即将在2018年12月迎来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罗湖是“中国城市改革开放”的两大起点之一(另一个是蛇口),在这个历史节点上剖析罗湖的现状、展望罗湖的未来,显得特别有意义。

在“深圳十三五”规划中,罗湖被定位为“城市更新改革试点”,众多更新项目纷纷出现。代表深圳未来城市形象的新地标,仍将并正在罗湖孕育,罗湖不仅将受到深圳人的重新审视,也将面临一场“全国性的价值再发现”!

——国内知名财经评论员,深圳市媒体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市媒体经济研究会新媒体专业委员会主任  刘晓博

数据说明罗湖公共政策制定取得成效

在大数据已经成为城市发展核心的共识基础上,我们不难发现,罗湖在医疗改革、公共安全、文体娱乐、交通出行等“惠民”工作中下足功夫,与之对应的是,数据从客观层面说明罗湖在公共政策制定、城市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危机应对以及产业转型等方面均取得成效。有效的公众议程设置,造就了数据惠民的景象,相信未来罗湖还会在年度数据分析基础上落实更多的“惠民”政策。

——深圳市中泓在线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陈锦冰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