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街

新浪深圳
关注进入西乡大门口,沿富成路走100多米右转过南城桥,再走十多二十米,就到了西乡真理街。

我的童年是在真理街度过的。我真佩服西乡老祖宗的灵气和胆气,以真理来命名一条街!
真理街并不长,约一里左右,但是,这里应验了“浓缩就是精华”这句话。在这条小街上,就有两处很有名气的古迹——北帝古庙和王大中丞祠。
王大中丞祠,西乡人称巡抚庙,位于真理街东北侧。巡抚庙纪念广东巡抚王来任,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明末清初,郑成功以台湾为据点,与清廷抗衡。不料出了内奸,其部将黄梧、施琅拉出一批人马降清,并向清廷献策,将北起浙江、南到深圳一带数千里沿海边民统统迁往内地50里,目的是坚壁清野,制造无人烟之地,断绝对台湾的粮食物资供应,迫使郑成功投降。1662年,康熙采纳黄梧、施琅的建议,一时间安居乐业的沿海边民一律被强行迁往内地,当时新安县(即现在的深圳地区)被强行迁界达三分之二,沿海的西乡自然包括在内。新安县并入东莞管辖达八年之久,老百姓人生地不熟,难以适应新环境,生活如黄连树上挂猪胆——苦上加苦。1668年,广东巡抚王来任巡视粤东,访贫问苦,为民请命,给清廷上书《展界复乡疏》,建议“将原迁之界悉驱其禁,招徕村民,复业耕种并煎晒盐斤”。康熙纳谏,下诏令展界。在朝廷下诏“迁民出界”的第二年,王来任病逝。西乡的老百姓重情感恩,没有“人一走,茶就凉”,他们集资为王来任立庙“王大中丞祠”作纪念。据说,为建这个庙,西乡的村民不分贫富,都捐了钱,甚至一些小孩还捐出存零钱的猪仔罐。王大中丞祠的大门口,刻在麻石上的一副对联,上联是“巡粤表孤忠,耿耿丹心,奏牍两章留史册”;下联是“抚民留善政,元元赤子,讴思万载仰旌常”。
2005年7月18日,王大中丞祠被宝安区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100多年前,真理街坑坑洼洼,凹凸不平,下雨时泥泞不堪,难以行走,特别是打台风的时候,伶仃洋的潮水从西乡河倒灌过来冲上真理街,水势浩大。据说,当时人们过真理街要撑船。这时候就要说到一个传奇人物,他就是郑毓秀的祖父,修建了绮云书室的郑姚先生。他原籍西乡共乐屋下村,年轻时以木工为生,因手艺一流,人称“界木姚”,远至南头蛇口等地的人结婚,都请他“斗木”(制作家具)。据说,他在赌场中一夜暴富,然后到香港做生意,搞房地产,风生水起赚了大钱。光绪四年,他捐款并主持重修真理街。首先,将西乡河堤加高,将河里的淤泥清理,疏通水道,接着,平整真理街,铺上光洁整齐的长条麻石——麻石铺街道的好处是防潮湿,人走在上面不会打滑,感觉舒适,清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真理街已有二三层的楼房,最高的一栋是四层。二、三、四层是住家,一层是中药铺,除一般的中草药外,铺子中还罗列有虎骨、羚羊角、牛黄、人参、灵芝等名贵药材。
20世纪40年代,真理街北帝古庙的门前,农历三月初三,还保留着“抢炮”、“领炮”、“还炮”等民俗传统活动,寄托着西乡人民对吉祥、幸福的渴望情怀。那一天,西乡真理街附近如河东、河西、上村、灶下、共乐、固戍、黄田等村民云集而至,在西乡河边大沙滩上举行“抢炮”活动,人头涌涌,喜气洋洋,旌旗招展,鼓炮齐鸣。每当箭炮呼啸着冲向蓝天,带有编号的炮花从天降落时,人们欢天喜地涌向炮花跌落处,争抢到带有编号的炮花后,可到北帝庙“领炮”,即领到与炮花编号相同的工艺镜抬回家供奉。来年二月二十八日,又把“炮”抬回北帝古庙,名为“还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公社及“文化大革命”时期,西乡真理街成了西乡的政治中心——当时的西乡公社就在北帝庙办公。北帝庙成了西乡公社机关办公处,一百多平方米的空间被隔成十多块,办公、食堂、宿舍,像鲮鱼罐头似的挤在一块。那时候真穷,西乡公社只有两三万元的家当,平均每个干部每年的办公经费只有十五元,连买茶叶的钱都没有,干部们开会只有咕嘟咕嘟地喝白开水。
改革开放后,真理街旧貌换新颜,原来的旧房子拆掉了,通通建起五六层的高楼。真理街成了金矿街,许多外地人来到这里做生意,掘到了第一桶金。一间由四川人经营的四川酸辣店,只有三四十平方米,由于做出特色,连香港人也过来尝鲜,一天可做二三千元生意,一年就赚几十万。有一间湖南人开的美容美发店,仅一百多平方米,一个月的营业额也有十多万元。
西乡公社改为西乡镇,西乡镇政府机关搬迁到新的大楼,北帝庙重修,香火鼎盛。真理街最旺最热闹的日子,就是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是每年北帝古庙庙会开幕之日,真理街两侧插满彩旗,喜庆的鞭炮声齐鸣,欢乐的锣鼓声响起……西乡街道几乎所有社区都组队参与,整条真理街洋溢着太平盛世的喜庆气氛。
西乡北帝古庙三月三庙会始于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37年),距今有近五百年的历史。每年的三月初三,是传说中北帝的诞辰。据道教经典说,北帝原是净乐国的一位太子,一表人才,天生聪明,爱读书,好武功,子民们都称赞他,敬重他,相信他将来会成为一个好国王,但他却不愿继承王位,发誓要为民除害,杀尽天下妖魔鬼怪,于是到太和山修道,在玉清圣祖紫元君的指引下得道升天后,受玉帝派遣,镇守北方,人称北帝。
西乡地处南方,为何会对北帝如此崇敬?原来,在道教的传说里,北帝不但统领北方,还统领天下水族之神,又是北极星的化身,可指引船只沿着正确的方向行驶。传说北帝还有治水御火及延年益寿的神力。西乡在伶仃洋边,部分原住民世代以下海捕鱼为谋生手段,自然对水神产生崇拜,尤其是在嘉庆年间,新安县将北帝古庙与孔庙、关帝庙列为官方认可的庙宇,北帝古庙的香火更加旺盛。每逢三月初三,当地居民都要举行盛大庙会和娱乐活动,庆贺北帝诞辰,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泰,天下太平。
三月三庙会的重头戏,是飘色巡游——一个个化妆成戏剧面孔的孩童们,依靠着背后钢条焊成框架“撑场面”,似悬空而立,孩童们摆出各种生动的造型:女巡抚、盗灵芝、八仙过海、六国封相、观音送子……孩童们都穿着色彩艳丽的服装,仿佛一朵朵彩云在空中飘过。
三月三庙会期间,有大盆菜宴,有舞狮、舞龙活动,有捕鱼舞、养虾乐舞、煲汤乐舞等展现本土生活状态的舞蹈表演。真理街北帝古庙门前的广场,搭起戏台,晚上上演木偶剧和粤剧,人们可以免费观看,持续数晚,传统文化艺术就像春风春雨,温润着人们的心田。
真理街北帝古庙“三月三”庙会活动于2010年被列入宝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底,在人民网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节庆论坛上,被评为“2012节庆中国榜·最佳传统文化传承庙会”。
文:温铭池
审核:蔡婷燕
责任编辑:唐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