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巡回招商推介会在杭州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新浪深圳
关注
西湖风景美如画,四海嘉宾聚杭州。
继12月1日、2日在北京和上海举行招商推介会之后,12月3日下午,由深圳市光明区政府主办、光明区商务局和光明区科创局承办的光明区巡回招商推介会第三站走进杭州,在杭州国际会议中心,全方位、多渠道推介光明区优质营商环境、“1+4+N”政策、“3+1”专项产业政策及科技金融政策,并将本次巡回招商推介会推向新高潮。

深圳市光明区副区长张宗平,深圳市科创委基础研究和平台基础处处长席卫忠,光明区商务局、区科技创新局、辖区街道、区属国有企业、产业园区,杭州及周边的企业、各商协会、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及科研机构主要负责人及高管等120多人参与本次推介会。

据了解,杭州作为争抢一线城市地位的后起之秀,作为中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是杭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本次招商推介会共吸引100多家中小微企业参会,重点邀约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两大产业有意向在华南地区布局的大企业以及科技型小微企业。

探索科技成果“沿途下蛋” 构建“3+1”产业体系
光明区副区长张宗平在推介会上介绍,光明科学城是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先行启动区,也是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努力争做深圳参与未来科技竞争的第一艘“冲锋舟”,推动大湾区创新引擎换代、发展动力换挡。据了解,光明科学城根植于深圳这块创新热土,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既做基础研究,也做应用基础研究,但偏重于应用基础研究。光明区以需求为导向、以破解“卡脖子”问题为目标,着力在产业转化和“沿途下蛋”方面有所作为,推动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升级。张宗平副区长表示:
首先,光明科学城在研究方向和布局方面更加聚焦于产业领域。突出信息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的科研攻关,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化发展,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科技源头供给。
其次,光明科学城在体制机制方面充分考虑产业转化。光明科学城将创新与转化深度融合,突出“沿途下蛋”基本导向,在市场需求的最前沿催生创新成果,在科研创新的第一线迅速应用和转化,通过大规模的产业应用正向回馈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的、富有生命力的良性循环。比如,依托合成生物研究大科学装置,光明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创新推动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在一栋楼里面实现“楼下的问题,在楼上解决”,推动工程生物领域科技型企业加速孵化及集聚发展,促进大科学装置和产业项目互为支撑,产生协同共振,在设施建设过程中实现“沿途下蛋”。
再次,光明区在扶持政策方面构建了“3+1”产业体系。光明区结合科学城科研主攻方向和辖区产业结构,构建了以智能产业、新材料产业、生命科学产业为主导,以特色服务产业为支撑的“3+1”产业体系,针对性出台“3+1”产业发展系列政策,聚焦“沿途下蛋”,支持重大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鼓励重大技术攻关;聚焦“创新驱动”,建立“注册未满五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器毕业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隐形冠军”的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聚焦“精准管用”,针对同一项目的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给予最高4000万元的区级专项支持;聚焦“协同发展”,强化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完善综合服务配套,营造“优势优先、新兴培育、提质增效”的产业发展格局。

聚齐四大要素 打造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在对话交流互动环节,光明区科技创新局局长刘云红详细介绍了光明区如何打造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等情况。据了解,光明在打造创新创业生态方面具有四大创新优势。
创新有人才。光明区正在探索推行领导干部、人才服务专员、行业专家共同联系服务一位人才的“3+1”模式,全力提高区内高层次人才的归属感。开发光明科学城“智慧人才”信息综合服务系统,推动实现人才项目申报、人才政策兑现、人才精准服务、人才数据动态监测等功能,力争成为“互联网+人才服务”的范例。疫情期间,在全国率先推出支持疫情防控“人才贷”,减轻疫情给人才及团队创新创业带来的经济压力,区内人才及人才企业已获得约4亿元贷款额度,发放贷款超过1.9亿元。加快修编完善光明区“鸿鹄人才”政策,让人才来了就能找到适合的支持。
创新有载体。光明区打造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的全方位全链条企业培育体系,无论什么成长阶段的企业,在光明区都可以找到成长空间。光明区打造的留学人员创业园自2013年开园以来,共引进72个项目入园,孵化成功企业13家,培育为国高企业的有6家。接下来,光明区将抓好“两个一千万”工程,新建改造、存量纳管高标准产业保障房各不少于1000万平方米。
创新有资本。首先在资金保障方面,深圳市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准备了130个亿的资金,同时光明区也准备了约20亿资金,鼓励企业研发创新,加速转型升级。另外,为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本问题,光明区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成立区级引导基金,联合银行、基金公司等几百家金融机构,构建对光明区科技金融生态体系。2020年已举行9场科技金融活动,协助10家企业获得银行授信1亿元,7家企业获得投资意向4500万元,4家企业获得科技金融政策投融资奖励288万元。
创新有服务。为了更好的服务企业,光明区政府设立了2个中心,一个是企业服务中心,一个是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另外还联合中山大学、清华深圳研究生院所等机构创立了深圳市光明区光明科学城科技创新联合会,为辖区企业提供100余项科技创新服务。此外,通过科技论坛、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大讲堂、政策辅导会、投融资路演对接、银企对接会等多种方式,搭建“奖金+政策”一体化激励链,为企业纾困解难,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1+4+N”产业政策体系 护航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光明区商务局副局长陈日周在现场详细介绍光明区“1+4+N”政策体系,其中,“1”指的是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主要是明确政策目标、政策体系及资金安排原则;“4”指的是普惠性政策,包括招商引资、企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引进;“N”指的是“N”个专项政策,瞄准的是重点发展产业、细分领域,目前已出台了“3+1”专项政策。
记者了解到,光明区始终坚持“产业第一、企业为大”的理念,聚焦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痛点、难点问题,在政策上做“加法”,陆续修订出台系列政策措施,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区域竞争力,陆续引进培育了华星光电、联想、迈瑞、大疆、潮州三环等一大批优质企业项目,地区生产总值已突破千亿,日益成为深圳最具魅力、最富活力、最有潜力的投资热土。“1+4+N”政策体系中,光明区对四类企业落户进行奖励:对于头部企业,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或者营收50亿元以上,或者财力贡献3亿元以上的企业),最高给予5000万元奖励;对于骨干企业(营收10亿元至50亿元,或者财力贡献6000万元至3亿元,或者境内主板上市企业),最高给予800万元奖励;对于中坚企业(营收1亿元至10亿元,或者财力贡献1000万元至6000万元,或者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和境外上市的企业),最高给予350万元的奖励;对于“四上”企业(包括规上工业企业、规上服务业企业、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同时,对新引进的头部企业、骨干企业,优先予以单独供地支持;对以用房方式落地的头部企业、骨干企业和中坚企业,给予租金补贴,补贴标准为15元/平方米,补贴面积可达2万平方米,可补贴3年,3年租金补贴合计超过1000万元。
现场反响强烈 企业纷纷表达落户意向
选择光明、投资光明、扎根光明,是企业的明智之选、正确之选,众多光明企业在这里如鱼得水、如鸟入林。


本次推介活动成效明显,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火山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清创微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深想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和光明区达成合作意向,并在现场进行签约。
浙江火山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丁洪光表示,“我们和光明区商务局对接2轮即决定落户光明区,他们的服务真的超出预期。”同时,其他参会的企业家纷纷表示,企业选择光明重要的原因就是非常信赖光明区委区政府的这支服务团队,他们年轻有活力,思想也很创新。更重要的,在过去的合作中接触到光明区相关职能局的工作人员给自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提供精准的、点到点的服务,让企业专心地去将企业做大做强。
此外,活动现场,众多参加企业分别向区领导、招商人员等交换名片、表达落户意愿。为切实做好对接服务,已分别在企业参会证、感谢短信中留下招商专员联系方式;建立了招商服务微信群,现场合计入群企业人员超过120人;同时派驻了一批招商人员和招商合作机构留在杭州拜访对接意向企业,争取加快明确落户。
(通讯员 :李军涛 王茹 周永阳)
(审核:卓李怡)
(编辑:金睿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