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深圳 资讯

新的文艺,书写新的城市传奇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与深圳这座城市令人惊叹的物质外壳相对应,或许我们需要以更多元的观察视角来关注人,以更丰富的言说方式挖掘水泥森林中的精彩故事,要创造更优质和更精彩的文艺作品向世界展示深圳的灵魂气质;深圳人也需要让更广阔的世界听到自己的声音。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优秀的文艺作品能成为文化的载体和容器,更会书写与成就一座城市的传奇。

当我们从物质文明的角度梳理这座城市40多年的发展成果,会收获诸多引领时代高度的经验与赞誉。与这座城市令人惊叹的物质外壳相对应,或许我们需要以更多元的观察视角来关注人,以更丰富的言说方式挖掘水泥森林中的精彩故事,要创造更优质和更精彩的文艺作品向世界展示深圳的灵魂气质。我们需要建构新的精神文明高度与这座城市的发展成就相匹配,深圳人也需要让更广阔的世界听到自己的声音。

从数百年前的大航海时代与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在全球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中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级的名城都会,并成就了无数风华绝代的城市传奇;与他们相比,深圳或许会略显年轻,然而这意味着深圳人更有想象空间——我们是为了未来而创作,我们是在创造新的文艺可能性,也将创造新的城市叙事,让我们用三个以“新”字引领的概念,来描绘深圳的文学传统、文化生态与技术引领的表达可能性——以对应于“过去”“现在”与“未来”这三个时间维度。

传统——新城市文学

今年,深圳作家吴君的作品《万事如意》荣获人民文学奖的中篇小说奖,作为一名根植于深圳本土的作家,吴君曾相继创作出《我们不是一个人类》、《亲爱的深圳》、《皇后大道》、《万福》、《同乐街》等知名作品并屡次获奖。她几十年的不懈写作始终关注深圳题材,将观察与记录的目光投向深圳形形色色的人群,与城市的发展历程同频共振。

以吴君为代表的“文学深军”,其实正在开创一个新的文学传统,他(她)们并不只是局限于关注“移民、打工、草根”等题材,也拒绝对自我的简单标签化,而是以更开阔的视野放眼于城市发展的历史变局。

用一个概念来描述深圳作家的写作,就是——新城市文学。

城市是新的,文学也是新的,文学所描述的城市生态、所记录的人民生活都是新的。若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理解深圳作家所开辟的传统和所记录的生活:其一是中国改革开放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其二是整个人类历史上都非常罕见的大规模高歌猛进的城市化、现代化浪潮。所谓的城市化与现代化,不仅仅是创建了现代工业、企业、物流和现代立体城市的城市景观与物质文明,其核心是人的城市化和现代化,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各种矛盾、问题、困境和纠结,也必然孕育着新的梦想、希望和可能性。深圳的作家们正是在发现新的问题、讨论新的办法、探索新的梦想,并纪录城市新的历史。

最终,从乡村迁徙到城市的人们,接受工业化的技能培训和现代文明的教育,然后长居下来,融入城市文明;其他城市的外来移民,一方面在适应着新的城市水土,一方面在碰撞和交流中释放新的能量;他们和原住民一起,成为城市的新市民,创造了新的城市空气、新的城市文明。

无论吴君以现实主义笔法书写的城市变动潜流,还是蔡东关于城市的浪漫想象,邓一光对城市历史的追索和对人性的拷问,以及王国华在《街巷志》里对城市细节肌理的品读……深圳作家立身于新兴城市,关注当下、关注现实生活,与新时代的文化思潮密切呼应,他们能当得起“新城市文学”这五个字;而“新城市文学”理应成为由深圳作家们共同创造、诠释和发扬的一个新的文学传统。

此刻——新文化生态

2023年以来,深圳文艺精品创作竞相争艳,展示出文艺新气象。原创舞剧《咏春》全国巡演超百场,首度出海新加坡,实现口碑票房双丰收,出圈出海,饮誉香江。舞剧《深AI你》作为全国首部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原创舞剧,在全国巡演,反响热烈。 “吾城吾歌”——新时代中国城市民谣歌汇,组织了10场歌会、联动27城、近50组民谣歌手、近5万名观众参加,将深圳打造成为中国民谣新高地,为做好城市综合营销贡献文艺力量,有效提升了城市文化软实力。

尤其是舞剧《咏春》的成功非常具有象征意义和开创意义,它将个体奋斗故事与时代风貌相结合,精妙舞蹈艺术和炫酷舞台技术相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与国际化叙事语言相合,对于深圳新的文化生态建设起到了明显的样本昭示与观念推动作用。

时代际遇和地缘环境是深圳的天然禀赋,而深圳的文化生态之新恰恰在于很难被定义,因为它兼容并包、海纳百川,就像新文化运动时的北京大学;这里的文化元素既有中国也有世界,既有自然也有社会,既有科技也有人文,既有传统也有前沿。经过40多年的文化积淀,显然此刻的深圳正处于一个能量爆发的关键点上。

深圳依山傍海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深圳自然笔记》、《深圳自然博物百科》等具有行业标杆意义的自然科普类图书。深圳未来主义风格的建筑形态、高新科技的企业园区和实验室、宽松开放的文化环境,让陈楸帆、张冉、刘洋、吴岩、王诺诺、海漄等科幻小说作家汲取了创作灵感,并贡献佳作。

在最现代化的深圳却有最地道的传统文化,就好比位于市中心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飞来了珍稀候鸟,恰恰象征着深圳这座城市在文化生态上的多样性、丰富性、开放性,并由此焕发出文艺创作上的勃勃生机。

梦想——新科技话语

在2024深圳设计周开幕式上,深圳城市形象片《敢为人先》隆重首发。这是深圳继去年在设计周上发布城市形象片《敢闯敢试》后,围绕特区精神推出的第二部城市形象片。用影像艺术的方式,每年推出一部视觉形象片,系列阐释特区精神,并且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这在国内并不多见。

今年的《敢为人先》,只有三分多钟,通过讲述一个富有温情的追梦故事,描绘出深圳敢于突破的开拓者、攻坚克难的搏击者、坚忍不拔的创新者的“城设”与形象。该片一反常规城市形象片“信息+景观”的表达模式,用抒情、梦幻、写意的视觉语言,让亿万人领略到了深圳人深圳城深圳情深圳梦深圳故事的非凡魅力。

深圳有着国内甚至世界领先的高科技企业和互联网公司,科学和技术并非是同一个范畴,然而有密切的相互关系。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创造新的文化生态,科技革新的幕后与前台往往又是人群聚落的更新迭代,可以说深圳是一座以科技造梦的城市。

难得的是深圳从官方到民间能够以包容开放的心态面对新的科技发展、新的媒体传播和新的艺术表达,并予以热切呼应,并投身其中,从而孕育出让海内外受众都愿意去共情和分享的新文艺作品,从而推动了更广泛的深圳认同,从而有可能产生由深圳首创的“新科技话语”。

所谓“新科技话语”,不仅仅只是从题材上关注科学、技术和科幻的题材,也不仅仅是利用新科技新媒体做好我们文艺作品的影视IP,今天是游戏、网剧、网络短剧、竖屏剧,互动剧、游戏电影的时代,也是人工智能、数据共享、万物互联、仰望太空的时代。新的变革即将降临,文化、文学、文艺的生态和形态都将发生变化,或许只有深圳人清晰地认知到既然身处前沿,就必须以更敏锐更包容的态度去面对新的可能性,必须打破学科的壁垒与藩篱,并学会在新的科技环境下游水。

唯有保持“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心态,并拥有走出深圳,放眼全国和在世界舞台上发言的格局抱负,才能建设属于深圳的学术共同体、文学共同体、文化共同体,才有可能创作出兼具本土化和国际化的优秀作品,发扬深圳自身的文化传统,讲好深圳自己的故事,让这座城市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正所谓,凝聚“深圳认同”,展露“世界胸怀”,期待深圳以新的文艺作品,书写新的城市传奇。

(作者汪洋系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