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深圳 资讯

走出百亿票房导演的这场盛会,将在深圳光明启幕!

新浪深圳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不断刷新纪录,这个春天,中国文化“出海”,以“开天辟地”之势,强势开局。如此热度和态势之下,深圳官宣两大重磅影视活动。

“光影双辉·星耀鹏城2025”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与首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暨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电视剧节目交易会来袭,必将带来新一轮热潮,引全球瞩目。

2月19日至22日,“光影双辉·星耀鹏城2025”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在深圳光明举行。其中,短片节重磅活动“金鹏之夜盛典”将于2月19日晚在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盛大举行。

金鹏盛典上光明和科学元素满满,将展示光明科学城“创意未来”科幻短片大赛成果并宣布下一届活动启动,联合国家航天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起“跟着微短剧来科普”创作计划,并首次推出“金鹏指数”(微短剧行业新质榜)。

“科技+文化”IP爆火、影视领域“长期主义者”迎大丰收、中国文化“出海”大放异彩……本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以下简称“短片节”)以“掌中光影、向新向质”为主题,聚焦短片、短视频、微短剧、微电影,将迎来发展契机和高光时刻。

深圳将以科技之城的独特优势,构建“科技+影视”的全球标杆,吸引更多影视创作者扎根深圳,用国际化的视听语言创作更多精品,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样本,传递中国声音。

代表性:“科技+文化”IP成时下新爆点

《哪吒之魔童闹海》《黑神话·悟空》等现象级作品在全球爆火,背后是国产电影工业化水平的异军突起。

《哪吒之魔童闹海》利用了AI技术优化角色建模和特效,还运用了顶尖的视觉特效技术打造震撼画面,影片的成功离不开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依托技术突破实现全球影响力的《黑神话·悟空》,同样是中国“科技+文化”IP全球圈粉的一大经典案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光明区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也是全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多年来,光明区按照科学、科创、科普、科幻“四科联动”文化品牌谋划思路,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科技+文化”IP。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短片节。

第十四届短片节围绕“科技+文化”,涌现新的创新点,科技味足。

一方面,突出科幻元素,盛典活动上将展示光明科学城“创意未来”科幻短片大赛成果,并正式启动下一届科幻短片大赛征集工作。同时,落实总局“微短剧+行动”计划,此次短片节将联合国家航天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起“跟着微短剧来科普”创作计划。

另一方面,聚焦当前最火的人工智能运用。本届短片节将深度契合深圳科技之都及光明科学城城市定位,深入开展“影视+科技”方面的探索,特别是重点关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两短两微”创作中的应用成果,激发创作者的创意和热情,推动技术与艺术深度融合、相互赋能。

以文艺之光照亮科学之城。多年来,光明科学城的建设,不仅吸引了全球科技资源,也带动了影视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国内影视科技领域,顶流自媒体聚集地之一。

为顺应影视科技产业发展趋势,光明区将发挥科技要素密集、生态环境优美、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基础深厚等优势,锚定科技影视产业新赛道,打造集数字摄影棚集群、后期影视科技制作和拍摄基地、影视人才培训孵化、科幻产业等产业链完备的科技影视高地,打造属于深圳特色的“科技影城”。

光明还将加快出台影视产业扶持政策,加大影视业招商引资力度,对接行业龙头企业,吸引一批优质影视项目落地,推动影视精品创作,做好影视拍摄服务,推出更多具有深圳特色的影视精品。

传承性:做影视文化领域“长期主义者”

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于2010年在深圳落地,是国内唯一国家级、国际性短片节,也是目前在深圳本土举办的唯一国家级影视节展。今年,短片节即将迎来第十四届,连续14年,专注打造行业标杆,扶持年轻导演、构建市场生态,短片节堪称深圳在影视文化领域,坚持长期主义的生动实践。

而光明区是其中的坚实力量。2013年,短片节首次在光明举办,2019年6月,永久落户光明区。如今,短片节已是家喻户晓,成为光明区“十大文化品牌”活动之首。

短片节在创立之初就提出“金鹏短片导演扶持计划”,已累计扶持、孵化了上百位国际一流的影视导演创作人才。

凭借《哪吒》系列电影,登顶中国导演票房榜第一名的导演饺子,就与短片节渊源颇深。饺子原名杨宇,是一名“80后”非主流电影导演。2008年,饺子的动画喜剧短片《打,打个大西瓜》一经问世,一鸣惊人,共获得30多个国内外大奖,包括首届短片节“网络人气奖”和“金鹏奖评委会主席褒奖”两项大奖。

短片节推动文化的交流互鉴,扩大人文的交流合作,为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导演、中外短片短剧主创人员提供了舞台。与饺子获奖同一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专业的申奥凭借《河龙川岗》,获得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的最佳短片,并将30万奖金收入囊中。十几年后,申奥的作品《孤注一掷》成为2023年暑期档大卖作品。

“电影是造梦的地方,而短片是梦想的开始”,第八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评选委员会主席蒋雯丽曾这样评价短片节。

为了提拔新人,鼓励优秀短片,每年短片节组委会都会邀请国内外知名的导演、编剧、演员、影评人、学者等业界专家组成专家评选委员会对参选作品进行评选,包括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胡占凡,导演冯小刚、陆川、王小帅、王全安、陈可辛、高志森,演员蒋雯丽,编剧俞白眉等都曾担任过短片节评委会主席。

通过短片节这个圆梦的舞台,每一位来短片节的年轻导演,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饺子和申奥,这让新一届短片节更令人期待。

国际性:全球短片盛宴持续“圈粉”

第十四届短片节共吸引来自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448部作品参赛,参赛国家和地区再创新高。

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在秉持专业性的高标准之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吸引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年轻短片主创人员同台竞技。以2024年第十三届短片节为例,这届短片节共收到116个国家和地区的4426部短片参评,20个国家和地区59部短片参与展映。其中,来自西班牙导演桑多尔·萨拉斯的《皮囊之下》,获得最具分量的年度短片扶持。

历届短片节中,除《河龙川岗》(首届)、《盲钻》(第六届)、《澡堂鼓手》(第十一届)出自中国导演之手外,多部最佳短片分别来自伊朗、土耳其、斯洛文尼亚、西班牙、德国、美国、丹麦、比利时等海外国家。由此可见,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举办的主旨是推动中国短片走向世界,将国际高品质短片引进来,促成中外短片导演文明共鉴、文化共融。

历届短片节评委阵容也充分展示了这一活动的国际影响力,包括英国著名纪录片导演、奥斯卡奖获得者柯文思,美国梦工厂动画总监、著名动画大师魏照平,《指环王》特效大师理查德·泰勒,法国知名纪录片导演雅克·克鲁索,三次金球奖和艾美奖提名导演、编剧保罗·布朗等,都曾担任短片节评委。

同时,短片节已成为深圳和光明科学城城市形象展示的窗口和桥梁,以第十三届短片节期间的“光明杯”中外导演看鹏城采风创作活动为例,来自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位短片导演实地感受光明科学城创新魅力。导演法特梅·贾法里说:“虹桥公园太美了!红色和绿色的完美结合,让我仿佛看到了一条红色长龙静卧在绿色丛林中。”在光明科学城展示中心,导演们零距离感受了“科学重器”的震撼与魅力,为采风创作积蓄灵感。他们的足迹还覆盖了莲花山、南头古城、市民广场等全市地标,用镜头捕捉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哥伦比亚的Jaime E。 Manrique导演认为,深圳作为“中国硅谷”举办短片节,正是将电影与科技两个世界巧妙连接的绝佳机会。西班牙导演Aitor Arenas Suso是短片节连续合作了9年的国际顾问,他说:“艺术和技术的融合非常重要,你们正在努力将文化与科技相融,这是这座城市最棒的事情之一。”

短片节不仅为中外导演搭建了交流平台,也让这座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文化底蕴得以展现。正是有了短片节这样的国际文化交流舞台,中国的文化“出海”才得以蓬勃发展。以短片节为纽带,持续出圈出彩的文化精品和影视创作者,正在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新引擎,他们正在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贡献力量。

(来源:深圳光明)

(审核:郭泓斌)

(编辑:金睿杰)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