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顺科技发布“AI+停车”战略:破解资源错配困局,重塑停车产业未来

新浪深圳
关注据了解,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亿辆,停车位缺口高达1.5亿个,传统智慧停车系统在供需矛盾前节节败退。当AI技术深度融入城市肌理,捷顺科技以“AI+停车”生态平台为杠杆,正悄然撬动一场静水深流的产业革命。
困局解码:被车位困住的城市
车主“抢位”背后是满满的无奈。在杭州西湖景区,周末车位争夺战堪比“春运”。数据显示,全国景区停车场高峰时段周转率不足1.5次/日,仅为商业区的三分之一。新能源车主更面临“双重围剿”——深圳某小区充电桩日均被占时长超6小时,物业无奈道:“劝离燃油车比指挥交通还累。”
停车场运营商同样举步维艰。南京新街口商圈的地下停车场,工作日午间空置率高达60%,但管理员坚持“全天一口价”,这种粗放运营导致全国停车场年损失超百亿元。更令人焦虑的是,80%的停车场收入依赖临停费,充电、广告等增值服务占比不足10%。
停车难不仅加剧城市拥堵,更衍生出深远的社会问题。据测算,全国每年因违停导致的交通延误损失超过千亿元。与此同时,传统停车模式的滞后正成为汽车产业升级的“卡脖子”环节。
破局之道:捷顺科技用AI+停车重构产业生态链
汽车产业2023年贡献GDP超10万亿元,但其高质量发展却受制于停车基础设施的短板。传统智慧停车模式局限于支付线上化,未能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与服务的精准触达。工信部专家指出:“智能驾驶需要‘聪明的车’,更需‘智慧的路’和‘高效的位’。停车数字化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国家战略。”
在此背景下,捷顺科技以“AI+停车”生态开放平台为抓手,推动行业从“支付线上化”向“经营数字化”跃迁,为城市静态交通注入“新质生产力”。
用户体验革命:从“绕圈焦虑”到“一键停车”。捷顺科技推出的“车位电商”模式,彻底改变了车主找位、停车的体验。通过整合商场、小区、路侧车位资源,车主可像“网购”一样预约错峰车位。深圳某科技园接入平台后,车位利用率从65%提升至92%,车主平均找位时间缩短70%。动态优惠体系则基于AI算法实时匹配供需,推出“闲时月卡”“停充次卡”等创新服务。
经营模式革命:停车场变身“流量入口”。针对中小停车场运营难题,捷顺提供智能定价、精准营销、风险防控等数字化工具。杭州某商场通过动态调价,节假日收入提升40%,闲时共享车位增收25%。增值服务生态的构建进一步释放潜力,某停车场充电收入占比从5%跃升至35%,广告屏招商效率提升3倍。
城市治理革命:数据驱动的“静交通”升级。在惠州,一区域用上了“停车热力图”:红橙黄绿实时显示车位供需,系统自动调整路侧停车费率。试行三个月后,重点路段违停率下降37%,早高峰通行效率提升22%。在北京CBD,AI算法将绕行距离缩短18%,相当于每年少烧180万升汽油。这些微观案例背后,是AI停车对城市治理、民生改善的深层赋能。
驶向“车有位、城有序”的未来
停车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既是破解民生痛点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的重要落子。
为何捷顺能引领变革?捷顺拥有行业最大生态网络,覆盖全国5.4万停车场,服务1.3亿车主,日均处理超千万笔交易,形成“车场-车主-城市”数据闭环。加以从设备商到产业赋能者的战略前瞻及AI引擎驱动智能进化的技术破局,以上种种构筑了捷顺科技的护城河。
当北京中关村某科技园实现“车到自动解锁车位”,当上海外滩停车场变身“新能源汽车服务中心”,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城市文明进阶的缩影。捷顺科技以“AI+停车”重塑行业价值逻辑,正在书写一个“位”来可期的故事——在这里,每一平方米的车位都不再是沉默的水泥地,而是流动的数据、增长的收益、畅通的城市,以及3亿车主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审核:李昌怀)
(责任编辑:陈雅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