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深圳 资讯

阿拉克收藏视角「中国首展」在雅昌启幕:重构非洲当代艺术的多元叙事

新浪深圳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3月29日,由阿拉克收藏(ARAK Collection)主办,雅昌文化集团承办的“阿拉克收藏视角 —— 非洲当代艺术展” 在雅昌(深圳)艺术中心启幕。作为阿拉克收藏的中国首展,本次展览以 “解构无止尽”“破茧”“一成不变的地理版图” 三大策展单元组成,三位青年策展人 Jamil Osmar Parasol、Nneoma Angela Okorie、E.N.Mirembe 分别从非洲未来主义、跨代际转型、文化流动性三个维度切入,汇聚来自16个非洲国家的51位涵盖不同代际、文化背景艺术家的超百件作品,通过绘画、摄影、拼贴等多元媒介,展现非洲艺术在身份重构、文化交融与未来想象中的创造性突破,刻意模糊边界,共同从多个角度,审视非洲当代艺术中的文化传承、变革发展以及丰富的创造力,打开了一扇了解非洲艺术的独特窗口。此次展览不仅是非洲艺术的集中展示,更是中非文化艺术交流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两大文明的深度对话提供了珍贵契机。

阿拉克收藏首席策展人 Sven Christian表示,雅昌艺术中心正在展出的三场展览《解构无止尽》 (策展人:Jamil Osmar Parasol)、《破茧》(策展人:Nneoma Angela Okorie)和《一成不变的地理版图》(策展人:E.N. Mirembe),其魅力在于坚持对非洲大陆艺术实践进行更复杂的解读,并刻意模糊界限。例如,E.N. Mirembe 在以东非为核心的展览中纳入加纳艺术家 Ablade Glover (Ghana 加纳)、Nu Barreto (Guinea-Bissau 几内亚比绍) 、Helena Uambembe (South Africa 南非) 这指向了民族身份的消解,或如她所说 “超越殖民分类” 的愿望。阿拉克收藏的艺术家及其作品与中东、中国及其他地区的观众一样多元。阿拉克收藏的工作之一是帮助非洲以外的人们理解和欣赏这片大陆艺术的深度、复杂性与多样性,并挑战那种将今日非洲各地区、文化与民族简化为单一本质或类型的观点 —— 即Chimamanda Ngozie Adichie 所说的 “单一故事的危险”。

非洲未来主义的破界实验

《解构无止尽》单元由 Jamil Osmar Parasol 策展,以非洲未来主义为切入点,通过 32 位艺术家的作品展现非洲对全球议题的独特回应。该单元通过绘画、装置等媒介,呈现非洲艺术家对生态危机、身份重构、数字革命的深度思考,构建起属于非洲的未来叙事。作品中既有对土地与身份关系的探讨,也有对社区与家庭的关注,更有对身体感官体验的艺术表达,共同构成非洲大陆韧性精神的视觉图谱。

跨代际转型的流动光谱

《破茧》单元由 Nneoma Angela Okorie 策划,聚焦三位艺术家的转型实践。策展人特别设计的代际对话(如两位经历相似的 1978 年出生艺术家与 1997 年出生的新生代创作者),揭示了不同历史语境下的艺术表达差异。“这些作品拒绝线性发展路径,展现非洲艺术在时间、地域与材质上的多重流动性。” 这种流动性不仅体现在创作媒介上(如和纸水墨、混合拼贴、城市景观绘画),更反映在对文化身份的动态诠释中。艺术家们通过各自的创作实践,展现了从个人记忆到集体叙事的跨越,以及传统与现代的创造性对话。

文化流动性的地理诗学

E.N. Mirembe 策展的“一成不变的地理版图”单元以 Lucille Clifton 的《For the lame》

为灵感,追溯斯瓦希里海岸数百年的文化交流史。通过 16 位艺术家的作品,呈现了东非作为 “文明十字路口” 的历史特质。策展人刻意选择马凯雷雷大学艺术传统脉络作为叙事线索,展现非洲艺术教育体系对当代创作的深刻影响:“这里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文化交汇的织锦。” 通过油画、数码印刷、刺绣等多元媒介,揭示了东非艺术与阿拉伯、波斯、印度文化的交融轨迹,形成对一成不变的地理版图概念的诗意反驳。

构建非洲艺术自主话语体系

阿拉克收藏通过 “去殖民化策展” 策略,致力于打破地理标签的桎梏,将非洲大陆的生活脉络以及历史文化推向更大的舞台,阿拉克收藏创始人A. Rahman Saleh M. Alkhelaifi表示:“创立阿拉克收藏这些年来,我认识了许多非洲国家优秀的艺术家、策展人,他们的优秀与才华深深打动了我,非常荣幸能够把这些丰富的作品带到这里,我希望这次的展览可以成为中国乃至更多地区的观众被非洲文化所惊艳的一个瞬间,就如同当年的我一样。”

展览特别呈现的艺术家背景多样性,本身即构成对 “单一非洲文化” 的解构。这种理念也贯穿于阿拉克收藏的各项实践:从策展人奖学金计划到写作工作坊,从学术出版到国际合作,阿拉克收藏始终致力于构建非洲艺术自主发声的话语体系。

阿拉克收藏策展人Sara Bint Moneer Khan表示,“'阿拉克收藏视角” 不仅是阿拉克收藏在中国的首秀,更是整个收藏的首次展览。“我们期待未来能推出更多引发思考的展览。选择深圳是因为这座城市充满活力,与香港等邻近城市相比更为年轻。从这点来看,它与阿拉克收藏颇为相似 —— 我们同样是从零开始构建的。当雅昌艺术中心提供展览机会时,我们欣然接受,因为深知雅昌在出版领域的经验、专业精神和对细节的关注。我们希望作品能以最佳状态呈现,并吸引尽可能广泛的观众。”

本次展览还有同名著作《非洲艺术:ARAK收藏》的首发,系统梳理了非洲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书中收录的策展人论文与艺术评论,既是对展览的理论升华,也是对非洲艺术生态的深度观察。未来,阿拉克收藏也将继续通过艺术家专著出版、津巴布韦写作工作坊等项目持续深化研究,但核心始终是通过展览实践探索非洲艺术的全球表达。

当东非的多元文化基因与当代艺术语言碰撞,这场跨越时空和地域的艺术对话,正在为中国观众打开理解非洲的全新维度,正如阿拉克收藏首席策展人Sven Christian 所言:“非洲艺术不是异域风情的注脚,而是人类文明多样性的生动见证。”据了解,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29日。

审核:陈怡燃

编辑:李子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