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与写经的千年对话 《般若之光》艺术展亮相深圳

新浪广东
关注唐卡,雪域文明的千年密语。4月19日,深圳湾一号艺术中心开启了一场超越时空的文化精神漫游。《般若之光》艺术展重磅呈现99幅收藏级唐卡真迹与写经墨宝,以“般若”为核心,串联起唐卡的视觉震撼与写经哲思。
本次展览汇聚尕藏尼玛的家族传承历史与唐卡作品,并结合邹涛的写经书法,融汇丹青妙彩与墨韵禅心,分为“十代宗风”、“师承法脉”、“妙法华章”三个章节,多角度地呈现唐卡艺术的博大精深。值得注意的是,尕藏尼玛的唐卡真迹首度公开,邹涛14米长卷《金刚经》也首次亮相深圳。

公元7世纪,唐卡艺术沿着丝绸之路传入西藏,唐卡作为藏传文化的独特艺术形式应运而生。这种融合了印度、尼泊尔与汉地风格的卷轴画风,不仅是精神信仰的载体,更是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从哲学思辨到医学典籍,从天文星象到民俗生活,每一笔丹青都铭刻着雪域高原的智慧密码。

尕藏尼玛的唐卡真迹首度公开,解密唐卡创作的神秘过程。

《吉祥三怙主》

传统艺术的创新,邹涛的14米长卷《金刚经》首次亮相深圳。

《金刚经》局部
邹涛,浙江衢州人,《中国书法》杂志学术委员会员,以跨领域创作和学术深耕,成为当代金石书画界兼具实践与理论高度的代表人物。
曼殊艺术主理人曼殊表示,“在深圳这座未来之城,我们选择以唐卡为媒,正是希望让千年文明的火种照亮现代心灵。每一张唐卡都是时间的容器,而我们的使命,是让这些容器在当下继续呼吸。”

曼殊艺术主理人曼殊
光海文化主理人张博表示,“光海的诞生,源于对城市人文精神的追问。从2024年初的构思到艺术馆落成,我们经历千百次锤炼,最终领悟:真正的精神空间,不是逃离现实的乌托邦,而是能承载当下意义的修行场域。《般若之光》不仅是展览,更是我们对“城市中的庙宇”这一命题的实践——让文化传承与生命觉醒,在现代语境中生根发芽。”

光海文化主理人张博
作为本次展览的主办方,光之河艺术空间以“空间产生文明”为理念,构建城市的精神栖息地。通过光影与质感的对话,将日常空间转化为文化精神发生地,打破精英壁垒,让艺术触手可及,每个人都能成为文明的承者。


当400年家族传承的唐卡与当代书法大师的写经相遇,当传统非遗在现代空间苏醒,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跨越千年的心灵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