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深圳 资讯

深圳金融监管局:深耕场景化普惠金融,于“小微”处写好大文章

新浪深圳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2025年4月24日,深圳金融监管局组织召开2025年“凝聚改革共识 提振发展信心”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会议介绍了深圳银行业保险业2025年一季度运行情况,通报深圳日前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取得的成效和下一步工作计划。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中国人寿深圳市分公司、中国信保深圳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本机构推动普惠金融发展,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深圳小微企业数量众多,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对推动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深圳金融监管局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牢牢把握普惠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为重要抓手,以“园区贷”业务为切入口,推动金融服务精准对接,有效破解小微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融资繁等问题。

注重监管引领,构建多维高效政策体系

加强统筹部署,强化监管考核督导。局内成立小微金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开展普惠金融工作。年初明确考核任务,年中按月监测、按季通报,年末开展小微金融监管评价,形成一套完整的考核督导机制,推动银行建立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监管评价的“诊断仪”和“指挥棒”作用,将小微企业金融评价作为创业担保贷经办银行遴选条件,加大评价结果运用。截至2025年3月末,辖内全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93万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1万亿元,同比增长7.3%,连续五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33个百分点。资产质量整体可控,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1.50%,比各项贷款不良率低0.10个百分点,维持在较低水平。

注重监管引领,提升服务质效。完善普惠金融非现场监测报表体系,加强贷款行业、结构分析,跟踪监测数据变化情况,引导银行持续优化普惠信贷结构。截至2025年3月末,辖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809.23亿元,同比增长35.62%;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贷款2497.03亿元,同比增长33.64%;民营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7万亿元,同比增长8.09%。绿色信贷余额1.11万亿元,同比增长15.08%。

有序实施无还本续贷政策扩围延期。通过印发通知、监管会谈等方式督导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推动银行机构修订续贷管理制度,加大续贷投放力度,做好“应续尽续”。将尽职免责与无还本续贷政策实施有机结合,要求银行落实落细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工作要求。截至2025年3月末,深圳银行业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4108.32亿元,同比增长15.80%。

推动财政金融政策有效协同。去年以来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深圳金融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通知》《深圳市关于金融支持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圳市深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加大金融支持外贸力度工作方案》《深圳市提升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支持能力的若干措施》《“惠农贷”深圳涉农金融服务方案》等系列文件,推动金融政策与产业、财税政策同向发力,构建多维金融惠企政策体系。做实央地协同、市区联动机制,设立深圳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市区两级工作专班,常态化开展工作调度、会商,协调解决企业金融服务等问题。

深耕场景化普惠金融,推动金融服务精准对接

落实场景化金融服务,推动“园区+”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出台《关于深化场景化服务 提升普惠金融质效的实施意见》,聚焦“20+8”产业集群、产业园区、产业链供应链、民生消费等八大细分场景,提升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可得性和适配性。联合市中小企业局创新开展“园区贷”试点业务,构建“政园银担”四位一体协同架构,推动园区与银行信息深度互通、资源有效整合,为入园企业提供无抵押、高额度、低利率信贷支持。举办“园区贷”走进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活动,指导首批试点银行及产业园区签约并落地业务,实行“一园一行一策”精准对接。总结“园区贷”前期经验做法,相关做法获得全国各地广泛关注和企业好评,一些地区来深作专题交流。研讨“园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积极争取风险分担补偿等资源倾斜。认真遴选第二批试点银行和园区,推动“园区贷”扩围提质升级。截至2025年3月末,试点银行对试点园区内企业授信金额115.38亿元,发放贷款65.38亿元。

持续深化融资对接,推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高质高效运行。在“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活动经验上推出“深惠万企 圳在行动”普惠金融新品牌,通过开展“走万企、提信心、优服务”“普惠金融推进月”“个体工商户服务月”等活动,引导银行变“坐商”为“行商”,深入摸排企业融资需求,做好精准服务。去年10月以来,联合深圳市发改委迅速建立深圳市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成立市区两级工作专班,推动机制高效运转,及时调度协调解决问题。针对深圳商事主体总量多的特点,结合工商登记、税务、社保等数据,筛选出走访企业名单,分批次推送至各区专班,提高走访效率。充分发挥深圳金融科技优势,率先开发“千企万户大走访”系统,实现走访、申报、推荐、审批、反馈全过程线上化闭环管理,显著提高走访对接质效。深入各区实地督导,推动协调机制直达基层一线。在小微机制项下设置外贸专版,联合商务、海关等部门梳理外贸企业清单,加强涉企信息共享。截至2025年3月末,全市累计走访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等)31万户,新增授信13.1万户、4929亿元,新发放贷款12.6万户、3771亿元,平均利率3.32%。

聚焦重点领域精准发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护航外贸企业“扬帆出海”。联合有关部门制定《关于提升金融服务国际化 助力深圳企业“走出去”的行动方案》,引导辖内机构为深圳企业出海、产品服务出口提供一揽子、一站式、全球化综合金融服务。协同市商务局在深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设立“外贸金融超市”,推动200余款产品上线。截至2025年3月末,辖内外贸企业贷款达1.1万亿。继续实施出口信用保险“大统保”,推动出口信用保险实现全市中小外贸企业全覆盖,2024年服务小微企业突破2.2万家,支持我市企业出口909.1亿美元,同比增长 27.5%。

支持个体工商户做大做强。指导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开发全国首个以公共信用评价体系为核心的线上信贷产品——“个体深信贷”,为个体工商户提供纯信用、低利率贷款,累计为5992户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9.01亿元,笔均15.8万元。联合市监部门开展第三届“全国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深入重点商圈、特色街道开展多场“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服务对接。发布个体工商户金融产品二维码,实现32款专属信贷产品、23款保险产品信息一键获取。

以质量要素增信赋能。联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建立涵盖质量信用、质量管理、质量品牌、质量基础、质量创新等五大质量要素、20余项深圳特色质量指标体系,建立融资增信机制,创新推出“深质贷”产品。依托地方征信平台将质量相关信用信息推送至银行机构,为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支持。截至2025年3月末,试点银行已为212家企业提供授信8.47亿元。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联合市乡村振兴局等推出“惠农贷”深圳涉农金融服务方案,采用“机制搭建+白名单管理+数字化定制+智慧风控”模式,为深圳市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涉农企业提供培育、融资、结算等全流程金融服务。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建档评级,指导银行机构主动对接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不弃微末,不舍寸功。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深圳金融监管局将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及金融监管总局相关工作要求,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赓续奋斗、真抓实干,于“小微”处写好普惠金融大文章,为深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普惠金融力量!

(审核:林兰苹)

(编辑:金睿杰)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