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深圳 资讯

深圳如何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

政府网站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何为新质生产力?人民日报新媒体视频总结了新质生产力的三个方面,主要体现为:一是人工智能,从东数西算到陆数海算;二是低空经济,从道路到空路;三是超级工厂,即从机器工厂到生物工厂。从这三方面全面体现了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全新动能,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深圳如何加速迸发新质生产力?

4月25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迎来两大重磅机构揭牌——河套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深圳)。

前者聚焦基础研究和应用突破,后者致力于推动全球前沿技术产业化。两个重大创新平台同日落地,标志着深圳打造全球重要创新策源地再上台阶,也为科技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今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民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等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1年、国内专利授权量连续7年居全国城市首位,全市各类创新载体超4000家。深圳以重大平台为引擎、核心技术攻关为突破、全链条产业生态为支撑,新质生产力加速迸发。

集聚资源

重大创新台加快建设

在河套一块不到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于大湾区画龙点睛之处,集聚了一批香港及国际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和顶级研究中心,成为大湾区“创新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刚落地的河套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由当代数学泰斗丘成桐院士发起设立,聚焦基础数学、应用数学、数学与人工智能三个方向,以“25%基础数学,50%应用数学与25%学科交叉与成果转化”的研究范式,吸引全球顶尖人才与团队,建设集基础研究、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数学与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

丘成桐院士表示:“研究院预备从基础到应用到产业‘三结合’,要培养一批一流人才参与深圳跟全国以及国际上的合作,我们希望很快能完成整个连接,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

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深圳)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建设,聚焦人工智能、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为技术应用对接场景、为企业需求对接技术,打造“技术先进、平台开放、服务专业”的成果转化枢纽。

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深圳)主任姚颂表示:“技术和应用是双螺旋互促发展,我们希望做好双螺旋发展的中间纽带。”

目前,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已实质推进和落地高端科研项目超200个,集聚科技企业440余家,1.5万余名科研人员,累计PCT专利申请量超1700件,朝着世界级科研枢纽稳步迈进。

以河套为代表的重大创新合作平台,正在不断集聚创新要素、释放新动能。目前,深圳建成鹏城实验室、1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4家广东省实验室和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深圳综合平台,全市各类创新载体超4000家。

  多元联动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前不久,鹏城实验室中国算力网青年攻关团队集体荣获2025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以表彰这支团队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速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建设的非凡成就。

“中国算力网”的建设必须要攻克通信、网络、计算相融合的全链条核心技术挑战,这在国际上属于研究最前沿领域,也是决定我国算力发展能否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所在。团队历时9个月高负荷参与研发工作,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以“深圳速度”研制完成首个全国产E级人工智能算力平台“鹏城云脑Ⅱ”,正在加速建设新一代“鹏城云脑Ⅲ”原型机,打造我国国产人工智能算力平台。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于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促进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等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深圳正抢占技术研发“时间窗口”助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启动重点产业研发计划,围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商业航天、具身智能与端边智能等11个重点领域实施专项攻关。

科技攻关组织实施“多元联动”。市科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与产业升级方向,以“提前谋划、多元协同、精准滴灌”为原则,创新组织模式,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质增效。

构建“市区+部门+政企”联动体系。科技主管部门与宝安区、前海管理局联合实施具身智能与端边智能专项,重点支持机器人关键零部件、AI芯片、灵巧手等核心技术攻关;会同市海洋局联合实施海洋专项,围绕海洋电子信息、海工装备等领域,推动技术-场景-产业闭环;实施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专项,聚焦新型宽禁带半导体器件及车规级芯片、先进工艺器件、先进封装和光刻技术等领域协同开展攻关。

  完善服务

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

今年以来,深圳科技创新投入日益加大,前沿科学领域持续突破,产业韧性日益增强。一季度,我市地区生产总值8950.49亿元,同比增长5.2%;去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63万件,连续21年居全国首位;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评选,金奖预获奖9项,创历史新高。一项项亮眼的数据充分验证深圳稳步提升的创新实力和不断优化的创新生态。

今年年初,深圳召开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新闻发布会,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围绕人才服务、安居保障、空间支撑、创新投入、场景应用、科技金融等8个维度,推出81项创新举措,打造政策服务“一站式”获取平台。重磅推出鲲鹏青年创新创业合作计划,逐步与国内外约100家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单位、知名高校及头部创投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深圳是创新创业的热土和乐园。我市持续完善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出台实施《深圳市创业项目管理办法》等政策,举办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挑战杯”等创业赛事活动,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晶泰科技、元戎启行、海柔创新……一大批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赛道的新锐企业便是最早出现于深圳的各种创业大赛。截至目前,深圳系列创业赛事已培育26家上市企业、32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60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深圳几乎是AI硬件创新创业最好的地方,每天都在做自己最热爱的事情,让人发自内心地感到幸福和充实。”云鲸智能创始人兼CEO张峻彬认为,深圳有很好的创新生态和营商环境,还有非常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包括算法、硬件、供应链、全球化品牌销售等顶尖人才,这些优势聚集在一起,在其他地方难以寻觅。

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今年以来深圳全链条激活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发布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18条”创新举措,力争到2027年关联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企业超1200家。超常规落地算力赋能计划,元戎启行、云天励飞等30余家创新主体获训力券支持。推动设立百亿级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产业基金,首批管理机构遴选结果已报市引导基金管委会。

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深圳发布

记者:闻坤

编辑:钟汝芳 赖鼎睿

审读:黄淳 马丹 曹淇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