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下外贸人的朋友圈

政府网站
关注当地时间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双方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过去一个多月内,中美经贸摩擦备受关注,关税数字几度震荡。深圳作为我国重要的外贸城市,不少企业在国际贸易浪潮中直面挑战。
这段时间,他们经历了什么?
在《先行故事汇》第115期中,我们深入走访了多家深圳外贸企业。这些企业涉及音响、五金配件、厨房用具等多个行业,美国市场在其整体销售额中所占比例从10%到60%不等。
面对“关税战”的风云变幻,这些深圳外贸企业如何应对?让我们走进他们的故事,探寻破局之道。
“关税战”下
“这仓库里,大概存放着几个货柜的货物?”
“加起来应该有五六个货柜的量,价值几十万美元。”
陈伟松从事音响生意,凭借自主研发和生产,产品远销世界各地,涵盖美国、欧洲、中东等地。公司90%的业务都在国外,苹果、三星等企业都是他的客户。

然而,眼前这一箱箱货物,原本是他公司计划出口美国的音响订单。没想到,美国突然挑起“关税战”,短短半个月内,原本价值几百万元的货物瞬间失去了销路。
行走在仓库里,看着积压的货物,陈伟松颇为感慨:“压力大得我睡不着觉,每个月公司流水就要两千万元,房子也抵押出去了。”
“能撑得住吗?”
“还好,能撑得住,我必须想办法去解决。”面对直击灵魂的发问,陈伟松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时下,去库存、拓销路,是陈伟松团队的当务之急。为此,他们连日来不断见新客、跑展会,把目光投向深圳一场场“出口转内销”洽谈会。由政府、商协会、零售企业多方联动,融合各自渠道优势的平台,让外贸企业看到更多机会。
“出来走走总是有机会的,其实中国内需市场还是挺大的,趁这个机会,看看国内的市场怎么样了。”企业运营总监陈敏玲表示。
柳暗花明
“要是没有‘关税战’这个事儿,可能我们也不见得能跟陈总认识上,陈总的注意力也不会马上聚焦到国内的新市场上。”
再次见到陈伟松是一周后,他的状态看起来明显轻松了一些,而让他“开云见日”的,正是眼前这位来自北京的国内智能影音方案提供商黑维炜。对优质影音设备有着敏锐嗅觉的他,希望借助陈伟松的产品,打开高端影音市场。
黑维炜介绍,“在国内,平均每100个家庭中,仅有1个家庭拥有音响设备,而在国外,这一比例高达30%。因此,国内优质的音响企业大多都在为国外的企业和品牌服务。陈总的公司在国内的规模是数一数二的,我们能与这样的厂家合作,是一种缘分。”

“同事把产品挂上国内电商平台的当天,就迎来了客户,这真的出乎意料。”陈伟松说道。
“危中有机,这个契机其实很简单。我们在国内供应链平台寻找供应商时,以前很少能看到这种出海供应商在国内发布产品合作信息。起初,我看到多了一些供应商,而且实力非常强,感觉运气不错。经过仔细分析,再加上与陈总沟通,我觉得这应该与中美贸易战有很大关系。”黑维炜补充说。
一个缺市场,一个缺好货。“关税战”逼出的这场“新配对”,生意一拍即合。
“我们投资人还说,很少见到在中美贸易战环境下,你们觉得还是利好的情况。”黑维炜开心地和陈伟松说。

有点感动
“非常开心再次见到你。”
王莉,深圳跨境电商从业者。这天,她的公司迎来了在广交会上结识的新西兰客户——从事家居用品代理的拉斐尔。为了这次会面,拉斐尔专程从新西兰飞越重洋而来。
“是这样操作吗?”
“对,放下去,开罐器就开始工作了,看起来像跳舞一样……”
电动开罐器、厨房碎肉器、AI咖啡机,琳琅满目的产品,让拉斐尔看花了眼。
“一看到这些产品,就让我想起了我的妈妈,它们能解决很多老年人的生活难题。”拉斐尔说,“这是我对中国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感到非常惊叹的原因之一。”

王莉是一年前《先行故事汇》报道过的一名外贸从业者,5年前,她成为海外“直播带货”的第一批尝试者。如今,面对“关税战”的挑战,王莉说自己有了一种“再次创业的感觉”。
就在王莉团队积极拓展市场时,一位美国老客户主动联系了他们,表达了希望继续合作的意愿。
有感于此,业务员晏翔发出了一条这样的朋友圈。

“其实发这条朋友圈,主要是想给自己和行业同仁们一些鼓励。”晏翔解释道,“这位美国客户曾从印度、尼泊尔等国家订购过类似玩具,但对比之下,还是觉得中国的产品最为合适。为此,即便加征关税,这位客户仍主动前来,希望继续合作,跟我们说‘请你们继续跟我们合作,不要放弃美国市场’。”
“这让我很感动。”王莉笑着说,“在关税税率不断攀升的情况下,除了美国客户,其他国家的客户也纷纷给我们打电话,安慰我们,表示愿意与我们携手共渡难关。”
更有底气
在“关税战”的风浪中,中国外贸人正在坚守。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千万双手,在各自的岗位上,攥紧每一次机会,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暂别陈伟松公司数日后,再传来好消息,与黑维炜的订单,成了,订单上亿!“结果很好,我们基本上按照年度百万台的订单来做,大概也有一个多亿元的订单,反正第一年,应该就会把定金打过来,然后签约。另外,这次广交会,我们结识了6个南美的客户,总体的订单量应该会有大概两百万美金。”陈伟松表示。

有了国内的新订单,陈伟松公司里原本停工的美国产线又热闹了起来,也稳住了员工们的信心。“挺好的,做得如果不好的话,不会做这么久。每个月能准时‘出粮’,就是最踏实的事情。”企业一线工人刘大姐说道。
“世界90%的音响生产都在中国。从过去靠代工赚取微薄利润,到如今逐步培育自己的品牌,这既是出海的机遇,也是拓展内销的契机。我要借着这个机会猛干、大干。”陈伟松坚定地说。
来源: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