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国界的教育创新——爱文世界课堂月架起中外交流的友谊之桥

新浪深圳
关注在深圳南山区爱文学校(以下简称“爱文”)的校园里,65组来自美国纽约爱文学校和新加坡勇毅小学的家庭首次踏上中国土地。他们行李箱上未拆的托运标签与眼神中的好奇相互映照,共同开启J-Term爱文世界课堂月之旅。
这场跨越多国的文化对话,以沉浸式非遗研习、创新企业探访和城市生活体验为经纬,编织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深圳图景,诠释“来了,就是深圳人”的中外友谊范本。
连接的不只是地理,更是文明与理解
J-Term世界课堂月的“J”,即“June”,每年6月,象征着连结、探索与跨越的可能,旨在打破国界和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边界,让“世界即课堂”成为现实。

三年来,通过J-Term世界课堂月,不同国家学校的界限被打破,学校与社区的边界被重塑。已有超过200个纽约家庭走进深圳,深圳的学生则走向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参与超过百个全球协作项目。J-Term不仅是一次教学形式的革新,更是一项国际理解与文化交融的社会实验。
在J-Term世界课堂月,外籍学生与深圳本地学生协作,走入非遗工坊、科技企业、自然生态区、博物馆及城市街巷。他们以“项目制学习”为纽带,共同探讨技术伦理、可持续发展、城市文化与社区共建等议题,在真实世界中体验协作与共创。
“我们希望培养面向未来世界、具备解决全球问题能力的领航者。”深圳爱文学校校长徐吉表示。作为一所立足中国、联结世界的国际化双语学校,爱文致力于构建一个链接全球资源、服务在地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
J-Term世界课堂月作为爱文学校独特的教育项目,不仅是交换学习,更是跨文化理解与国际合作、友谊缔结的实践舞台,为深度文化对话做贡献。
从龙舟纸模到工程黑客松:跨文化共学的真实样貌
在J-Term世界课堂月,小学阶段,中外学生围绕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聚焦“儿童权利”,探讨能让儿童心声被听见的解决方案;中学阶段,关注“科技向善”,学生们走入社区与产业,和行业导师一道完成从实地调研、原型开发到产品展示的全过程,思考如何用科技为流浪动物提供解决方案。这些真实情境下的协作,让跨文化理解转化为具体的创造与交流行动。

此外,中外学生合作,在爱文课堂上亲手制作纸模龙舟,练习划桨动作,模拟比赛场景;在端午节当天,他们在福田河畔为本地参赛队伍加油助威,将中华传统节日从抽象符号变成鲜活的文化体验。
“我女儿告诉我端午节的传说和故事,当亲眼看到比赛,真的很兴奋。”2024年曾参加粤港澳龙舟邀请赛的纽约爱文学生家长Lindey感慨地说道。今年,这65组家庭同样期待中国文化从抽象走向具象的时刻,理解“合作共赢”精神。
教育是最持久的连接,J-Term是最真诚的友谊之桥
中外友谊链接延伸至节日文化与城市探索。在深圳,外籍家庭登上塘朗山,感受城市山海共生的生态奇观;走进甘坑古镇,了解中国城乡历史脉络;夜游福田中心区,在灯光秀中感受科技与生活的融合。他们参与由深圳爱文策划的城市任务,与中方学生共同完成调研与采访,在不同语言与文化中寻找共鸣。

对外国家庭而言,这场旅程是一次“成为深圳人”的深度体验;对本地师生而言,这是一场真正的双向奔赴——既展示中国,也迎接世界。学生们用流利的双语主持活动、介绍城市、策划展览,诠释“主人翁精神”。
爱文的实践证明:当教育不再局限于教室,中外少年就能在真实世界中携手成长,在对话中建立信任,友谊在合作中生长出来,也为全球教育共同体探索可持续、具包容性的合作路径提供中国经验。
编辑:黄瑜
审核:蔡乐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