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深圳 资讯

清华学子鹏城行:用青春脚步丈量创新热土

新浪深圳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来之前,我们脑海里的深圳是‘速度’,是‘高楼’,是‘科技丛林’。但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才发现它更动人的是‘温度’,是‘智慧’,是每一个社区、每一条街道里,为美好生活而奔涌的创新脉搏。”这个夏天,一群来自清华大学日新书院“新影龙鹏”实践支队的同学们,在深圳团市委与深圳驻京办的大力支持下,怀揣着探索城市发展密码的热情,一头扎进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

与想象中的科技都市不同,队员们很快被这座城市的“人才引力”和“治理巧思”所吸引。他们像一群求知的“探路者”,穿行街巷社区,用脚步丈量这座创新之都的肌理,试图解码其蓬勃发展的底层逻辑。

走进人才高地 解码城市引力场

实践的第一站,支队走进了深圳人才集团及其旗下的千里马国际猎聘科技集团。在千里马国际猎聘科技集团的会议室里,“伯乐”Bolent智能机器人正用数据勾勒深圳人才画像——这座城市如何以“人才、科技、金融”为引擎,构建全链条数字化服务体系?深圳人才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三扬的分享揭开了谜底:常态化运营的人才工作站像“全球引才网络”的神经末梢,“产业科技人才AI大数据平台”则如智慧大脑,通过算法精准匹配人才与产业需求。实践队员在互动中发现,深圳的人才战略早已超越传统招聘模式,“高层次人才本身就是城市活名片,他们的聚集度直接影响着粤港澳大湾区的竞争力”。最令队员们惊叹的是“GEP贷”“VEP贷”等绿色金融工具,它们让“空气变人气、生态变资产”,这种将人才价值与城市发展深度绑定的创新,让清华学子们看到了“以才引才、以产聚才”的生动实践。

“人才是深圳最核心、最生动、最具说服力的‘城市代言人’!”刘三扬的一席话,瞬间点醒了队员们。集团董事长游娜的分享和与高管们的深度互动,也让队员们深刻理解到,深圳的吸引力不仅在于优渥的政策和产业基础,更在于它如何将高层次、多元化人才群体本身,打造成最鲜活的“城市名片”和“国际声誉放大器”。

  扎根社区治理 传递城市温度

告别人才高地,队员们马不停蹄地深入基层,探寻深圳如何让千万级人口的超大城市治理既高效又充满温情。在一周的时间内,支队员们接连走访了宝安区西乡街道、福田区园岭街道、罗湖区东晓街道和南山区桃源街道,触摸治理创新的“深圳温度”与“智慧密码”。

在西乡街道固戍社区,这个常住人口11.7万的大型社区通过 “空间革命” 破解治理难题:“薪火就业服务驿站” 的 AI 平台实时更新招聘信息,“议事阁” 与 “企务挂钩” 机制让治理充满弹性;园岭街道的八卦岭工业区正从 “工业锈带” 蜕变为 “生活秀带”,老旧厂房与网红业态共生,长城二花园小区通过 “五化多元融合治理模式” 让 30 年社区焕发新生,儿童友好党群服务中心以“街校社共建+社团化运作+社会化运营“激活全域全龄全时儿童友好氛围;桃源街道桃源社区用 “党群 G+” 小程序构建 “15 分钟幸福圈”,配餐服务、健康监测与文化活动让民生温度可触可感;东晓街道木棉岭社区则通过 “一网一中心一平台” 的科技架构,实现燃气监测、矛盾调解等 100 多个场景的智慧化管理,“智能小助手 + 人工帮办” 的双重服务,让城中村改造兼具科技效率与人文关怀。

这些社区治理的鲜活样本,共同勾勒出深圳 “刚柔并济” 的城市治理哲学——既有科技赋能的精准高效,又有民生导向的细腻温情。科技在这里,是提升安全与效率的工具,更是传递社区温情的桥梁。“这里的治理不是‘一刀切’,而是像魔方一样,根据居民需求不断转动组合。”队员们在调研报告中写道。

深耕新媒体场域 探索城市形象塑造新范式

在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实践队员就“新媒体赋能城市形象塑造”的具体模式进行探索,重点聚焦在舆论引导、新媒体运营和传统媒体转型三个方面。“尽管新媒体传播中‘形式’至关重要,但优质的‘内容’和‘选题’才是最大的流量”,实践队队长张家硕有感而发,“可通过把握算法与大众需求,找寻深圳媒体新一轮的形象定位,制作和推送更符合用户喜好的内容,打造更加开放、多元、接地气的深圳新媒体生态。”

实践队随后走进南头古城、华侨城创意园区的彰显品牌设计咨询和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在历史文脉与现代艺术的碰撞中,解码新媒体时代的城市美学表达。“品牌出圈需要打破同质化陷阱,在文化根脉中寻找独特符号。”设计公司的分享让队员们深受启发。队员们深入了解品牌设计与热点出圈所需的差异化策略,同时了解到在创作过程中要明确节奏、聚焦方向、精准执行,在科技赋能的同时重视人文关怀。实践队员夏宇欣利用所学,在实践期间制作《我们所见的深圳》摄影集与纪录片,以科技视角捕捉城市烟火气,用镜头语言诠释 “速度与温度并存”的城市精神,也正如队员们在调研报告中所写:“新媒体不仅是传播工具,更是连接城市记忆与未来想象的精神桥梁。”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以其高效的发展模式与真切的人文关怀吸引着无数砥砺前行的奋斗者。“调研不是终点,而是长效赋能的起点,”当清华学子们带着调研笔记踏上归途,他们留下的不仅是对深圳发展的观察思考,更是青春与特区同频共振的承诺。实践队队长郑颖欣总结说:“我们将与深圳各街道、各单位建立长期交流合作机制,在科技创新与人文精神的深度交融中,为深圳发展注入更加蓬勃的青春力量。”

来源:清华大学日新书院“新影龙鹏”赴深圳社会实践支队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