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流中创新,深港澳青少年共筑可持续城市!

新浪深圳
关注
在全球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深圳始终以先行者的姿态,用创新实践擘画可持续未来。作为第三届深港澳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交流团活动,本次工作坊紧扣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的“可持续城市和社区”,汇聚约40名来自深港澳的第三届的获奖选手,以创新思维回应全球议题,共探大湾区未来城市发展。
工作坊点燃获奖选手的创新热情、拓展他们的全球视野、厚植责任担当、提升跨学科实践能力、把环保意识转化为切实行动、推动大湾区文化融合,并启发未来职业想象。
可持续城市主题

本次工作坊围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第11项——“可持续城市与社区”展开,聚焦废物管理议题。通过设计思维的五个步骤(共情、定义、创意、原型、测试),获奖选手和其家长携手合作,发挥无限创意,设计出兼具未来感与实用性的垃圾桶!大家共同反思如何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为社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从“共情”到“创新”:成为问题解决者
活动中,孩子们化身“不同角色”,从学生、环卫工人等不同视角出发,深入思考垃圾分类的痛点,并提出创新解决方案。

创意大爆发,重新定义未来垃圾桶
在本次工作坊的创意环节,获奖选手们展开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头脑风暴,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重新诠释了“垃圾桶”这个日常物品。短短时间内,各组迸发出令人惊叹的创新能量!令人惊喜的是,大家的创意并非凭空想象,而是精准回应了前期讨论时发现的问题。


实践收获宝贵经验
他们用轻粘土打造的垃圾桶各具特色:有的配备智能AI系统,自动识别垃圾类型;有的加入机械臂设计,让清理更便捷;还有的融入卡通元素,让垃圾分类变得生动有趣!这些创意不仅展现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更让我们看到青少年在推动可持续城市发展中的巨大潜力。


家长如何成为孩子创造力的“脚手架”?
家长们也在活动中收获满满。通过陪伴孩子完成设计任务,他们学习了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同时更深入地了解了孩子的兴趣与天赋。
设计思维的核心是“不设限”。我们发现,当家长做到这三点时,孩子的创造力会自然迸发:倾听而非评判、引导深度讨论和鼓励试错。一位家长分享:“原来孩子比我们更敢想!我们学会如何欣赏和尊重孩子的创意。”
活动尾声,大家共同反思如何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为社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交流团感受
“参与工作坊最大收获是”同理心“是如此重要,原来很多的问题不是单一视角,我们要站在不同的维度去思考。”——来自香港获奖选手
“像是重新认识垃圾之旅,既有知识上的收获、也有观念上的触动。让我重新思考在生活中如何践行可持续的理念”——来自深圳获奖选手
“这次工作让我和孩子有机会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香港的城市发展,对深圳的城市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工作坊非常棒,孩子有机会和深圳小朋友交流,可以启发她更多的创意,大家一起合作的感觉真好。”——来自香港的家长
“工作坊非常有意义。我们小组是“城市管理者”角色扮演者,讨论过程尤为精彩。我们组的小成员们思维活跃,特别是两位女生展现出出色的逻辑思维和领导力,层层推进问题讨论。她们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知识积累令人赞叹,这必然与日常家庭教育密不可分。这种寓教于实的活动对家长和孩子都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来自深圳家长

(来源:深港澳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
(审核:林兰苹)
(编辑:金睿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