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深圳 资讯

全球首个机器人6S店开放日暨机器人街区首场巡演,开启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新篇章

新浪深圳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在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和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接踵举办之际,全球首家机器人6S店开放日暨机器人街区首场巡演活动,于7月28日上午10点在深圳龙岗机器人剧场隆重举行。这场集合了国内顶级机器人企业、前沿技术展示与产业生态构建的盛会,不仅为公众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科技盛宴,更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产业从技术研发向场景落地、从单点突破向生态协同迈出的关键一步。

紧跟时代:从全国工业百强区榜首到“All in AI”的战略布局

龙岗作为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集群重点布局区域之一,高度重视并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先后出台《深圳市龙岗区创建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应用示范区的行动方案(2024—2025年)》《龙岗区关于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引领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搭建算力资源池,设立规模10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成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数据聚合服务中心,拥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等一批人工智能实力强劲的高校、科研院所,推出创投模力谷、星河world人工智能“零租”空间,发布超百个“城市+AI”应用场景,已经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底座。

目前,龙岗集聚全产业链人工智能企业超620家,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入选“2024年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机器人产业集群企业数量超过1.27万家。基础层,依托龙头企业已具备算力先发优势,昇腾芯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技术层,拥有盘古、“云天飞书”国内顶尖通用大模型;应用层,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积累了大量的优秀企业和亮点产品,推动构建了完善的人工智能产业链。

发布《深圳市龙岗区具身智能机器人友好示范城区三年行动方案(2025一2027年)》,按照“一署、两试点、六平台、N个场景”的建设思路,组建人工智能(机器人)署,建成机器人剧场和示范街区两个试点,打造六大公共创新赋能平台,打造N个标杆应用场景。2025年,组建人工智能(机器人)署,建立具身智能机器人友好示范城区运营管理机制,推动一批创新赋能平台建设,初步建成机器人剧场,实现超100台机器人的试用;到2026年,将具身智能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省级以上平台,机器人剧场投入运营,实现超500台机器人的应用,推动机器人示范街区入选国家级示范基地试点;到2027年,机器人示范街区建成国家级示范基地,实现超1000台机器人的应用,打造全国领先的人机共生友好城区。

发布《龙岗区加快创建“AI龙岗”三年行动计划(2025一2027年)》,坚持“ALL IN AI”战略,立足打造计算产业全球“制高点”、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性应用“首发地”、智慧城市治理服务“先锋区”、全域全时场景“优享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力争到2027年实现全球AI技术在龙岗区80%以上重点行业深度应用,建成一个国家级AI开源社区,形成全球开发者协同创新生态,落地100个全域全时智能应用标杆项目,覆盖生产、生活、治理全场景,带动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与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重要枢纽,奋力打造“有意思、有商机、有得住、有品质”的现代化城区典范。

破局传统:全球首个机器人6S店定义产业服务新范式

“什么是机器人6S店?”活动现场,这个问题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不同于传统汽车4S店的“销售、零配件、服务、信息反馈”模式,机器人6S店在其基础上创新性地融入“租赁(Lease)”与“个性化订制(Customized)”两大核心模块,以“六位一体”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重新定义了机器人产业的服务标准与供需对接模式,为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从技术概念走向生活场景搭建了高效桥梁。

- 销售(Sale):重构人机交互体验场景

传统机器人销售多依赖线上渠道,用户仅能通过图片、视频了解产品,难以直观感受机器人的运动精度、交互能力与场景适配性。而机器人6S店首创“展销一体化”模式,将冰冷的技术参数转化为可触摸、可互动、可体验的场景化展示。在开放日现场,观众可以零距离观察人形机器人的关节灵活度、与机器狗进行指令互动、体验服务机器人的日常协助功能,在亲身体验中建立对机器人技术的认知与信任。这种“看得见、摸得着、能互动”的销售模式,彻底打破了线上销售的体验壁垒,让技术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瞬间缩短。

- 零配件(Sparepart):构建高效供应链保障体系

机器人作为精密智能设备,其维修效率直接影响用户体验与产业口碑。6S店内置的“机器人零配件超市”堪称“机器人的急诊室”,汇聚了伺服电机、传感器、减速器等核心元器件,覆盖了主流人形机器人与服务机器人的维修需求。无论是家庭服务机器人的传感器故障,还是工业巡检机器人的机械臂损伤,都能在这里找到匹配的零配件,配合专业技术团队实现“快速响应、即时维修”,将设备停机时间压缩至最短,为机器人的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 服务(Service):全链条技术支持无死角

“买了机器人不会用?遇到技术问题不知道找谁?”这是许多机器人用户的痛点。6S店的服务体系从用户购买前的技术咨询,到购买后的操作培训、定期保养,再到长期的技术升级,形成了“一站式”服务闭环。现场设置的服务咨询台,由资深工程师坐镇,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操作指导、故障排查方案;针对企业客户,还提供定制化的技术培训课程,确保操作人员能熟练掌握机器人的各项功能。这种“保姆式”的服务,让机器人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黑科技”,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助手”。

- 信息反馈(Survey):打通技术迭代的“双向通道”

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市场的反馈。6S店创新性地建立了“机器人信息反馈与场景数据积累系统”,通过收集用户对机器人性能、功能、场景适配的评价,以及机器人在实际使用中的运行数据,形成动态更新的“用户需求数据库”与“场景应用图谱”。这些数据将实时反馈给研发企业,为机器人的算法优化、功能迭代、场景拓展提供精准依据。例如,通过分析家庭场景中服务机器人的使用数据,企业可针对性提升机器人对复杂家居环境的适应能力;基于工业场景的反馈,优化机器人的抗干扰性能——这种“市场反哺研发”的模式,让技术创新更贴合实际需求。

- 租赁(Lease):降低使用门槛,激活场景潜力

并非所有场景都需要长期购置机器人,短时租赁需求一直是市场的“空白点”。6S店推出的租赁服务,覆盖了展会接待、活动表演、应急巡检等多样化场景。活动现场,某展会策划公司负责人李先生正在咨询机器人租赁方案:“我们下个月有场科技展会,想租10台人形机器人做迎宾引导,6S店的租赁服务刚好满足需求,省去了购买后的维护成本,太方便了。”这种灵活的租赁模式,不仅降低了企业与个人使用机器人的门槛,更能在短期内快速验证不同场景的机器人应用潜力,为后续的市场拓展提供数据支撑。

- 个性化订制(Customized):让机器人“按需生长”

不同行业、不同场景对机器人的需求千差万别:餐厅需要能端盘送餐的服务机器人,工厂需要能搬运重物的工业机器人,科研机构需要具备特定传感器的实验机器人……6S店的个性化订制服务,正是为满足这些“非标需求”而生。技术团队会深入了解客户的场景特点、功能诉求与性能指标,从硬件结构设计、软件算法开发到外观造型定制,提供全流程的定制解决方案。例如,为博物馆定制的导览机器人,会内置场馆地图与文物讲解系统;为物流仓库定制的搬运机器人,会优化负重能力与路径规划算法。这种“千人千面”的定制服务,让机器人真正成为适配不同场景的“万能工具”。

“六位一体”的6S模式,绝非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通过数据互通、服务联动、场景融合,实现了机器人产业“供需两端”的高效对接。正如活动主办方负责人所言:“6S店的核心价值,在于打破技术研发与市场应用之间的‘玻璃墙’,让企业知道市场需要什么,让用户知道技术能提供什么,最终推动机器人从‘实验室产品’变成‘生活必需品’。”

生态赋能: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共赢”的产业跃迁

全球首个机器人6S店的开放,不仅是服务模式的创新,更承载着构建机器人产业生态的重要使命。活动现场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超过20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表达了进驻意向,其中人形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企业约50家,涵盖了从核心零部件研发到整机制造、从软件算法到场景应用的全产业链环节。

“在这里,上下楼就是上下游。”这是对6S店产业生态最生动的描述。楼下的零配件供应商与楼上的整机制造商仅一步之遥,研发企业与场景应用方可以随时面对面沟通,技术难题能在几小时内找到解决方案——这种“集群式”的产业布局,大幅降低了企业的沟通成本、物流成本与协作成本,让创新效率呈几何级提升。

“机器人零部件超市”是生态构建的另一大亮点。这里汇聚了全球领先的伺服电机、高精度减速器、智能传感器等核心元器件,小到一颗螺丝,大到一套控制系统,机器人生产所需的所有“积木”都能在此一站式配齐。“以前找一个适配的传感器,可能要联系三五家供应商,耗时半个月;现在在超市里半天就能搞定,还能现场测试兼容性。”某机器人企业研发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产业链协同的价值。

更重要的是,6S店还将打造“机器人场景应用验证中心”,为企业提供从技术原型到场景落地的全流程验证服务。无论是家庭、医院、工厂还是商场,企业都可以在这里模拟真实场景,测试机器人的运行稳定性、交互流畅度与安全可靠性,避免了“实验室里好用,实际场景失灵”的尴尬。活动当天,数字华夏发布的“金木水火土”五款人形机器人,正是通过该中心的多场景验证,才实现了全球首发,其在家庭服务、商业迎宾等场景的表现惊艳全场。

“我们要构建的不是一个简单的销售渠道,而是一个‘技术研发—场景验证—市场销售—数据反馈’的闭环生态。”活动主办方表示,未来6S店将成为机器人产业的“创新试验田”,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共享、场景共建,推动国内机器人企业从“单打独斗”向“集群共赢”转变,加速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与产业竞争力的全球领先。

科技惠民:机器人街区首场巡演让尖端技术走进大众生活

如果说6S店的开放是产业生态的“基础设施建设”,那么机器人街区首场巡演则是科技与大众的“亲密约会”。活动当天,乐森、数字华夏、众擎、云深处、逐际动力、灵锶、宇树、乐聚等7家国内顶级人形机器人企业齐聚现场,带来了一场融合科技与艺术的视听盛宴。

“斧头帮舞蹈”一登场便引爆全场——人形机器人随着经典旋律做出甩臂、踢腿、转身等动作,步伐精准到毫米级,表情神态酷似电影场景,科技感与娱乐性完美融合,让观众仿佛置身未来世界。紧随其后的“机器狗协同表演”更是令人惊叹,甚至能完成跳跃、翻滚等高难度动作,展现了机器人在运动控制、群体协同等领域的尖端技术。

“原来机器人不仅会干活,还这么会‘玩’!”带着孩子来观展的市民王女士兴奋地说。她的孩子正踮着脚尖,试图与一台会打招呼的服务机器人握手,机器人则用萌萌的声音回应:“你好呀,很高兴认识你!”这种零距离的互动,让孩子们对科技的好奇心被彻底点燃,也让“机器人”从新闻报道中的名词,变成了可感知、可触摸的朋友。

多家企业带来的展品涵盖了家庭服务、医疗辅助、工业巡检、教育陪伴等多个领域:乐聚的人形机器人能协助老人服药、提醒作息;云深处的机器狗可进入危险环境进行救援探测;逐际动力的机器人则能在工厂里精准搬运重物……这些贴合生活的应用场景展示,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机器人技术如何解决现实问题,如何让生活更便捷、更安全、更有品质。

机器人技术不应该只停留在实验室或科技报道里,更应该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改变生活的力量。首场巡演是机器人技术“破圈”的第一步,未来街区还将定期举办巡演活动,走进社区、学校、商场,让更多人感受科技的魅力,培养公众对机器人技术的认知与接纳度。

里程碑时刻:企业签约共筑机器人产业发展新未来

活动的高潮,当属26家机器人企业的集体签约仪式。众擎、宇树、乐聚、数字华夏等行业领军企业共同签署合作协议,承诺将在技术研发、场景共享、市场拓展等方面深度协作,共同推动机器人产业标准化建设与规模化应用。

“这次签约不是简单的合作,而是产业共识的凝聚。”签约企业代表表示,机器人产业正处于从技术突破向规模化落地的关键期,需要企业打破壁垒、共享资源、协同攻坚。例如,在核心技术领域,企业将联合攻关伺服电机、减速器等“卡脖子”难题;在场景应用方面,将共同开发适用于不同行业的解决方案;在市场推广上,将联手打造机器人品牌,提升公众认知度与接受度。

此次签约被业内视为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机器人企业从“各自为战”向“协同作战”的战略转变,为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据测算,随着生态体系的完善与技术成本的下降,未来3~5年,家庭服务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产品的价格将大幅降低,有望像智能手机一样成为普通家庭的“标配”。

龙岗区将以全球首个机器人6S店开放为契机,进一步出台专项政策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包括资金扶持、人才培养、场景开放等多个方面,将龙岗打造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我们的目标是,让深圳龙岗不仅是全球首个机器人6S店的诞生地,更成为机器人技术创新的策源地、产业生态的聚集地、场景应用的示范地。”

从6S店的服务创新到产业生态的协同构建,从技术展示到大众互动,全球首个机器人6S店开放日暨机器人街区首场巡演活动,为机器人产业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场盛会不仅展现了中国机器人技术的顶尖水平,更勾勒出一个“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的美好未来。随着产业生态的不断完善、技术成本的持续下降与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人形机器人必将从“科技奇观”变为“生活常态”,为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与进步。

(审核:郭泓斌)

(编辑:金睿杰)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