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深圳 资讯

一周岁,正青春!深圳理工大学举行2025年开学典礼

新浪深圳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9月29日,在成立一周年之际,深圳理工大学举行了一场“仪式感拉满”的开学典礼。深圳市委组织部、深圳市人才工作局、深圳市委党校、深圳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水务局、深圳市城管局、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光明区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驻广东办事处、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等单位领导,甬江实验室、银星投资集团等科研院所、企业代表以及部分高校代表与深圳理工师生齐聚一堂,一千余人到场共同见证了这场盛会。

嘉宾云集 为深圳理工“打call”

作为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深圳理工在短短一年间已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从去年9月29日正式揭牌成立,到连续两年招生工作交出优异的“成绩单”、高水准科研成果硕果累累,深圳理工大学正以创新之姿、务实之风,积极探索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路径,开辟出一条贯通教育、科技、人才的发展新路。

深圳理工大学校长樊建平以《探索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模式、培养实战型的拔尖创新人才》为题进行了分享。他指出:“建校一年,深圳理工已汇聚约50位顶尖学者,构建了‘学院—研究院—书院’三院一体的育人架构,‘4+1’教学体系结出硕果,2024级学生在科创竞赛中捷报频传。”他表示,深圳理工要以“深空、深海、深地、深脑、深智、生命”六大领域为锚点,构建无边界大学,与光明科学城共生共长。他勉励学子以“大勇大智”的魄力,聚焦从0到1的原始创新,在敢闯敢试的特区精神与科学家精神指引下,书写属于深圳理工的时代答卷。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潘永君肯定了深圳理工的创新办学模式、雄厚师资力量与育人成果,他指出:“深圳理工大学用六年孕育、一年成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为中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了宝贵实践样本。”他表示,市教育局将持续为学校提供政策、资源支持,助力深圳理工在“教育强国建设”中扛起新型研究型大学的使命。他还寄语同学们:“人生机遇在深圳,来了就是深圳人。希望同学们能怀揣对深圳这个未来之城的热爱,成长为无愧于时代的栋梁之材。”

光明区副区长王崇峰指出:“一年前的今天,承载创新使命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与立志打造科研高地的一流科学城,开启了一场双向奔赴。”深圳理工的“产教融合”理念与光明科学城高度契合,是校城携手共绘创新生态的生动实践。他期许道:“期待深圳理工在前沿领域培育更多从0到1、从1到100的突破,实现大学与城市共生长。”

在2025年本科招生中,深圳市红岭中学为深圳理工输送了11名优秀学子。红岭中学党委书记张健作为参会中学代表发言,他表示:“深圳理工创新的办学模式、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吸引优秀学子的核心魅力。”去年,深圳理工药学院讲席教授徐家科担任了红岭中学的科学副校长。“未来,我们期待能与深圳理工在教学科研共享、实践基地共建、拔尖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为更多学子搭建大中学贯通成长的桥梁。”张健说。

新生启航 开启深圳理工逐梦之旅

“如果是为了深圳理工大学,这‘有方之游’便意义非凡。”2025级本科生代表赵冠杰分享了他从内蒙古跨越千里来到深圳理工的故事。高三时,一张紫色宣传单让他对深圳理工“一见钟情”——“4+1+3”培养体系、“三院一体”育人模式、“理工融合”的学科交叉特色,再加上大咖云集的师资,让“梦中情校”的种子在他心中扎根。高考后,面对亲友“选顶尖名校更稳妥”的建议,樊建平校长的一席话让他坚定了选择:“我国需攻克‘卡脖子’技术,新型研究型大学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大势所趋。”而老师们用基因编辑救瑞典女孩、研发“抗脏器衰竭创新药”的故事,更让他看到学校的家国担当,最终选择奔赴深圳理工。

入校一个月,院士、科学家们如约出现在课堂上,耐心授课、答疑,这让赵冠杰有了十足的努力动力。教务长赵伟的一句“别客气,我的时间就是你的时间,每一位学生的事都是学校大事”,让他真切感受到了关怀。他呼吁全体新生珍惜时光,做课堂上最认真的人、实验室最专注的人、教室最后一个关灯的人、社团里最活跃的人。“愿与大家在此不负热爱、共赴山海。愿我们都能在这片热土上,创造更多的惊喜!”

典礼现场,教师代表还为曙光书院、袁庚书院、先行书院的新生代表依次颁发了学生证。这本小小的证件,不仅是新生身份的象征,更承载着学校的期望与新生的责任,标志着他们在深圳理工的逐梦之旅将扬帆启航。

教师表彰 致敬“深理筑梦人”

在深圳理工大学及其附属教育集团,教职工们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教学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诠释了教师担当。为感谢深耕教育一线的教师们,学校向一批优秀教师颁发了“基础教育优秀教师奖”“优秀辅导师奖”“优秀教育工作者奖”“高等教育优秀教师奖”。

“培养好学生是深圳理工大学每一个老师的职责和义务。我们有能力培养好学生,我们有情怀教育好学生,我们有渠道输送好学生。”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潘毅表示。他分享了自己在本科生培养中的感悟与体会,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殷切期望,并激励全体教师继续坚守教育初心,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而奋斗。

战略合作再+4 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

作为坚持开放式办学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深圳理工大学始终以“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为核心,持续链接科研机构、政府、企业等多方资源,已搭建起跨区域、多领域的合作网络,此次典礼现场四项战略合作的签署,更是将协同发展推向新高度。

深圳理工大学与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人才交流、科研合作、成果转化及基础教育提升等领域开展深度协作,共筑跨区域协同发展新通道。

深圳理工大学与光明区政府共建附属光明教育集团,通过资源共享、机制创新推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共创校地合作办学新范式。

深圳理工大学与深圳市光明银星生命健康产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围绕AI+药械、生物医药、合成生物、医疗器械等重点方向,联合打造国家级科技园区,共启产业协同运营新篇章。

深圳理工大学与甬江实验室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设立“新材料专项计划”,培养兼具原始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共绘高端人才联合培养新蓝图。

设施赋能 打造一流育人空间

在全体师生的见证下,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向深圳理工大学移交了象征图书馆、体育馆和国际交流中心正式启用的“金钥匙”。这三座现代化设施的交付使用,标志着深圳理工校园建设迈上新台阶,也为师生教学、科研、文化交流提供了一流的环境保障。

当天上午,公交线路“B929”的开通揭幕仪式在深圳理工校园内进行。B929专线是为了庆祝深圳理工校庆日特别设立的便民专线,覆盖了深圳理工在光明区的不同校区、交通枢纽及周边生活区域,实现了“教学—科研—产教融合”无缝衔接。同时,B929专线充分贴合了师生通勤需求,为跨校区师生解决出行难题,体现了光明区交通运输局、深圳巴士集团等单位对学校师生关怀的“温度”。

创新使命 红色传承与科技向善

中共深圳理工大学委员会党校揭牌暨深圳市委党校深圳理工教学点挂牌仪式同期举行。中共市委党校副校长、二级巡视员陶卫平,中共市委党校办公室副主任朱晓曼,深圳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朱迪俭、党委副书记王慧共同为党校揭牌。党校的成立,不仅是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里程碑,更将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未来,市委党校将把优质的红色资源送进校园,让深圳理工的党员干部、师生在“家门口”就能接受系统、权威的党性教育,为学校发展注入“红色动力”。

此外,现场还启动了由光明区慈善会与深圳理工共同发起的“光明·深圳理工科技向善”公益慈善项目大赛,旨在引导师生将科技创新成果服务于社会需求,让创新更有温度。

  感恩同行 荣誉校友卡颁发

“他们不是毕业生,却在学校最需要时选择相信与托付。他们不是“同窗人”,却始终与深圳理工的同学们同路同行。”典礼上,深圳理工为韩治、黄荔、陈劢授予了“荣誉校友卡”,以感谢他们在学校筹建、发展中给予的重要助力。

作为企业家代表,深圳理工大学巾帼科创基金创始捐赠人黄荔给新生们寄语道:“你们选择了这所新型研究型大学,不仅是开启大学的起点,更是人生的里程碑。”她鼓励学子们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用好奇心与坚持,为中国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一周年 深圳理工正加速奔跑

这一年,深圳理工用“敢为人先”的精神,打破传统办学壁垒,在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周年既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从圳美奶牛场的田野沃土,到如今科学城拔地而起的创新殿堂,深圳理工的故事里或许没有“百年老校”的厚重历史,却有青春向阳的蓬勃能量。

未来,深圳理工将继续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强化科研创新能力,拓展开放合作格局,让“修德正身、知行合一”的校训融入每一位师生的成长。在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热土上,面向未来、引领发展,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注入新动能,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新力量。

通讯员:张吟越

审核:郭泓斌

责任编辑:陈雅思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