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芯片到集群,中昊芯英构建全栈自主AI算力体系

商讯
关注在数字经济加速渗透的今天,AI算力已成为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核心指标。当全球高端AI芯片市场长期被海外GPU垄断时,中昊芯英(杭州)科技有限公司以七年深耕之力,在TPU架构领域开辟出国产自主之路。作为国内唯一掌握TPU架构AI芯片核心技术并实现量产的企业,这家由海外顶尖专家领衔的科技公司,正以“芯片-集群-解决方案”的全栈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技术突围:七年磨剑铸就国产算力标杆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更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中昊芯英首席营销官黄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家成立于2018年的高新技术企业,从诞生之初就肩负着特殊使命——由前谷歌TPU核心研发成员杨龚轶凡带领,集结了一批来自谷歌、微软、三星等海外科技巨头的AI软硬件设计专家,精准锚定国产AI芯片这一“卡脖子”赛道。
七年砥砺前行,中昊芯英已完成从技术研发到量产落地的跨越式发展。公司核心产品“刹那®”高性能TPU AI专用算力芯片,打破了海外厂商在高端AI算力领域的垄断格局,其在AI计算场景下的性能较海外知名GPU高出近1.5倍,能耗降低30%,单位计算成本降低近50%,实现了性能与能效的双重突破。基于芯片“刹那®”打造的“泰则®”人工智能计算集群,支持1024片芯片高速互联,可轻松支撑超千亿参数大模型训练及无人驾驶训练、蛋白质结构计算等多元高强度AI运算场景。
这份硬核实力赢得了行业广泛认可。公司先后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斩获2024年第十九届“中国芯”最高奖“年度重大创新突破产品”、2025全球数字贸易创新大赛人工智能赛道金奖第一名等重量级荣誉,更于近期将“2025青年科技创新先锋奖”、“2025年度最具成长力创新公司”等荣誉收入囊中,成为国产AI算力领域的标杆企业。
生态枢纽:全栈能力赋能千行百业转型
在AI产业生态图谱中,中昊芯英占据着上游核心算力基础设施层的关键位置,成为连接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的核心枢纽。“我们聚焦AI芯片这一算力核心环节,为中游的云计算厂商、智算中心建设方以及下游的金融、政务、无人驾驶、医疗等行业客户提供底层算力支撑。”黄绪解释道,这种定位使公司对推动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具有基础性保障作用。
当前,国产算力正迎来规模化应用的黄金期。中国报告大厅数据显示,2025年国庆期间,我国AI服务器采购市场释放超百亿规模订单,国产算力供应商中标金额占比达91%,标志着国产芯片服务器已从“备选方案”转变为“核心配置”。中昊芯英的技术与产品优势在此背景下愈发凸显,其核心竞争力集中体现在技术唯一性、性能领先性、生态兼容性三重维度。
在技术层面,公司构建了覆盖芯片设计、电路设计、软件栈研发等全领域的全栈式技术梯队,核心技术100%自主可控,研发人员占比超70%。通过推行“研发即申报”的知识产权策略,截至目前已累计取得86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及167项软件著作权,形成了坚实的技术保护屏障。
服务与运营的创新同样助力企业快速成长。中昊芯英提供“芯片+集群+定制化解决方案”的一体化服务,可根据政府、运营商、高校等不同客户需求,提供从算力部署到模型优化的全生命周期支撑。在运营端,公司建立“知识产权-技术迭代-商业落地”的闭环体系,凭借高效的专利转化能力和规模化落地验证,实现了技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同步提升。
这种全栈优势正加速转化为产业动能。在广东深圳,中昊芯英与深圳联通合作建设的广东首个采用全国产TPU芯片的高性能AI智算中心,已开始为当地政务、金融等领域提供智能算力服务;在浙江杭州,公司与浙江大学、太极股份开展三方合作,搭建的科研专属AI计算集群,正支撑高校在大模型研发、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的科研创新;而在江西上饶、天津等地,公司落地的超大规模智算中心项目,正持续推动区域AI产业生态建设。这些实践与2025年国产算力生态进入规模化应用新阶段的行业趋势高度契合。
创新续航:自主升级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面对AI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中昊芯英将科技创新方向聚焦于“高端AI算力基础设施的自主化与效能升级”,明确了三大核心攻关方向:深化TPU架构核心技术迭代以提升芯片算力能效比;攻关Chiplet技术以突破大芯片制程瓶颈;优化大规模集群互联技术以提升超大规模算力调度效率。同时,公司将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布局、行业标准制定深度结合,推动创新成果的标准化与产业化。
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已相继涌现:TPU架构全栈技术的突破实现了从芯片设计、流片到量产的全流程自主可控;“刹那®”芯片的算力性能和能耗控制达到国际领先,支撑“泰则®”集群实现超千亿参数大模型的高效训练;全链条知识产权体系的构建,则为技术持续迭代提供了坚实保障。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企业自身竞争力,更对我国AI算力产业突破海外技术壁垒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设者、实践者与见证者,黄绪对行业未来发展提出四点建言:一是坚持核心技术攻坚,加大对芯片架构、高端制程等“卡脖子”领域的研发投入,形成全链条创新生态;二是构建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推动算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算力资源高效调度;三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与转化体系,让知识产权成为创新的“护城河”;四是强化人才支撑,完善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解决高端人才缺口。
展望未来,中昊芯英将继续以“打造国产高端AI算力基石”为使命,持续深化TPU芯片技术创新突破。随着我国算力相关投资持续扩大,预计未来三年内国产算力在云计算、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渗透率有望突破65%,中昊芯英正与上下游伙伴携手,在推动AI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科技自立自强”战略落地贡献更多力量。
审核:林健
编辑:洪晓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