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深圳 资讯

光明区签约李亚威打造影视新生态,《迳口村的暖阳》成深圳乡村文化样本

新浪深圳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10月23日,光明区引进文化顾问暨李亚威•中共深圳市光明区委宣传部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与纪录片《迳口村的暖阳》交流分享会在光明区公共服务平台举行。光明区领导、相关单位负责人,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主席、深圳市影视产业联合会会长、国家一级编剧、导演李亚威,华强科技生态园总经理助理黄科杰,评论家周思明,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副主席庞景波、胡滨、张建军、武小云、郑罗茜,云南楚雄电视台编导苗红山等嘉宾出席了活动。活动中,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旨在推动光明区影视产业发展,同时就纪录片《迳口村的暖阳》进行了深入交流分享。会后,记者专访李亚威导演,听她讲述纪录片背后的创作初心与文化思考。

李亚威以艺术践行大爱,望其助力光明影视产业腾飞

光明区领导在致辞中表示,李亚威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和文化领军人才,其创作的作品众多且屡获大奖,如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对于深圳来说,李亚威是深圳影视事业发展的一块丰碑,她的影视发展史几乎可以代表深圳的影视发展史。同时,她也是深圳文化和艺术的记录者,乃至是深圳艺术历史的抢救者,她用镜头对深圳艺术文化做了很多记录,特别是对上世纪80年代来深圳的一批顶尖艺术家进行了系列纪录片拍摄,为深圳艺术发展史留下了珍贵资料。

光明区领导希望李亚威在光明能在科技影视板块及科技影视城建设方面有所作为,推动光明影视产业发展,引领光明影视发展,多创作作品,多引进人才和资源,让光明成为她艺术第二个春天的生长之地。

李亚威致谢光明,阐述纪录片创作核心主张

李亚威在致辞中表达了对光明区委宣传部的感谢。

由她及其团队历时两年拍摄打造的纪录片《迳口村的暖阳》将在中国教育台、凤凰卫视播放,这部以深圳光明区迳口村重阳节为叙事主线的作品,不仅用镜头捕捉了濑粉、烧猪、麒麟舞等非遗的鲜活模样,更串联起古村800年的人文变迁与新旧交融的生动图景,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基层实践样本,也为深圳乡村文化传承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迳口村的暖阳》通过“凡星计划·从光明走向世界”等多场看片交流会引发广泛关注。

李亚威提到,影视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事业,需要团队的力量,包括智囊团和有奉献精神的人。她还提到自己对纪录片的见解,认为纪录片要讲情讲事,不要讲道理,要有趣,要能在短时间内抓住观众的眼球,让观众感动或获得知识。

随后的交流分享会上,现场多位专家从多维度高度评价了纪录片《迳口村的暖阳》的创作。

以重阳为线:在庞杂信息中梳理古村文化脉络

迳口村,这座因“明代通往东莞的屏障山上山路口”得名的古村,藏着800年的历史积淀——从黄氏大宗祠的御赐牌匾,到越南归侨的生活印记;从光明农场知青的岁月变迁,到非遗技艺的代代相传。谈及为何选择以重阳节为切入点,李亚威坦言,这是在梳理庞杂信息时找到的“最佳线索”。

“刚接触迳口村时,我就被这里的多元文化打动了,但也面临一个难题:信息量太大了。”李亚威在专访中表示,村里既有非遗烧猪、濑粉、枕头粽、麒麟舞这些传统元素,又有年轻人开的咖啡店、新中式耕读别院这些现代符号,还有越南归侨、光明农场知青这样特殊的群体记忆,“如果没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很容易陷入碎片化叙事”。

最终,重阳节这一传承数百年的风俗,成为李亚威团队的“叙事钥匙”。“重阳节是迳口村最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会筹备祭祖供品,老人能得到尊崇,宗族成员会团聚,正好能把非遗技艺、宗族文化、村民生活都串联起来。”

用白描手法:让古村故事自带“温度”

在纪录片中,没有宏大的叙事口号,更多的是生活化的细节。这种“白描式”的拍摄风格,正是李亚威刻意追求的效果。

“我不想用过多的艺术手法去‘包装’迳口村,它本身的故事就足够动人。”李亚威告诉记者,团队在拍摄时尽量“隐身”,避免干扰村民的正常生活,“比如拍黄智老人打理花草、自斟自饮的场景,我们只是架好机器静静等待,捕捉他最自然的状态;拍‘太公分猪’时,我们也没有提前安排,就是记录宗族成员分享供品时的真实互动。” 

这种“克制”的创作,让纪录片充满了“人情味”。谈及印象最深的拍摄片段,李亚威提到了越南归侨沈荣富一家的添丁祭祖仪式:“当时正好遇到他们家新生儿满月,‘开斗门’的仪式很隆重,亲戚们轮流送红包,老人脸上的笑容、孩子的哭声,那种五代同堂的温暖,是任何剧本都写不出来的。”她认为,纪录片的“温度”就来自这些真实的瞬间,“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瞬间记录下来,让观众感受到迳口村不是一个遥远的‘古村符号’,而是一个有人情味、有生活气的地方。”

新旧碰撞:古村焕发“国际范儿”与青春活力

祠堂的厚重与咖啡店的时尚,让村庄有了穿越感。在纪录片中,这种“穿越感”是迳口村最鲜活的气质,也是李亚威团队着力捕捉的核心视角之一。

年轻姑娘黄沙莉的“停留咖啡”,开在离黄氏大宗祠仅几步之遥的地方。这家由老房子“手工爆改”的网红咖啡店,在小红书、大众点评上收获诸多好评,文艺的装修风格成了年轻人拍照打卡的去处,也为“田园牧歌”的古村注入了国际范儿——黄沙莉的拍档赖日兴是体育老师,周末来店帮忙,两人用咖啡香打破了村庄的宁静,却也让更多年轻人愿意走进古村。

正如深圳华强高新产业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阮彤在看片交流会上所言:“纪录片将迳口村的历史、文化,与今天时尚的年轻人和老祠堂之间的包容穿越展现得淋漓尽致,‘暖阳’这个名字,让我有了重游迳口村的想法。”

拍成“影像村史”:为文化传承留一份人类学样本

从筹备到拍摄完成,《迳口村的暖阳》耗时两年多。期间,李亚威团队不仅记录下村庄的日常,更见证了迳口村的变化——比如光明区“修旧如旧”改造老建筑,黄沙莉的咖啡店成为网红打卡点,麒麟舞获评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谈及创作目标,李亚威的期待很明确:“希望这部纪录片能成为迳口村的‘影像村史’,为这里的人文历史、民俗、非遗留一份人类学意义上的样本。”

“迳口村是中国千万个传统乡村的缩影,它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现代的活力。”李亚威表示,拍摄过程中,她最欣慰的是看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包容共生”:黄氏大宗祠旁开起了咖啡店,外来务工子女加入麒麟队,年轻一代接过非遗技艺的接力棒,“这种‘穿越感’不是冲突的,而是和谐的,这正是迳口村的魅力所在。” 

对于影片引发的热烈反响,李亚威坦言最初“有些忐忑”:“担心观众会觉得线索太多,不好理解。但看片交流时,无论是光明区领导,还是村民、业内同行,都能从片子里找到共鸣,这让我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她特别提到,迳口村村民的认可让她格外感动,“深圳市迳口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杰军说片子真实呈现了村民与侨民的文化,我听了非常感动。” 

(审核:林兰苹)

(编辑:金睿杰)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