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深圳 深圳要闻

走进华为团泊洼实验室集群 “小鱼缸”如何成就大华为

深圳商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材料结构与力学实验室”所在的团泊洼,和华为松山湖“欧洲小镇”只有五六分钟车程,是华为通勤地图上最新出现的地名之一。寻找一家企业的创新秘密,实验室是理想的切入口。

深圳商报记者 丁时照 钱飞鸣 陈 姝 袁斯茹/文 钟华登/ 图

寻找一家企业的创新秘密,实验室是理想的切入口。10月22日,深圳商报&读创采访团队应邀走进团泊洼,探访华为这个最新启用的实验室集群。

“这只是一个普通鱼缸,是前辈花了几百块,在市场上随便找一个水族店买来的。”10月22日上午,彭雪松向来访的深圳商报&读创采访团队如此介绍实验室的“元老”。

彭雪松是华为团泊洼“材料结构与力学实验室”的一名普通工程师。在他记忆里,始终放在一角的鱼缸并不起眼,却是不折不扣的“元老”。“算起来,我到实验室已满4年,鱼缸实验时间却超过6年。”他说,这是一项腐蚀对比实验:鱼缸分为两个封闭空间,一边是华为的基站模块外壳,另一边则是同行的同类产品。

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实验?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给出了答案。2019年,任正非接受《深圳商报》等媒体采访说:“我们有几十年都不会腐蚀的材料,这些特性很适合欧洲。”

“材料结构与力学实验室”所在的团泊洼,和华为松山湖“欧洲小镇”只有五六分钟车程,是华为通勤地图上最新出现的地名之一。寻找一家企业的创新秘密,实验室是理想的切入口。10月22日,深圳商报&读创采访团队应邀走进团泊洼,探访华为这个最新启用的实验室集群。

鱼缸试验:

针对北欧的极端测试

华为共有7个材料方向的实验室,材料结构与力学实验室”只是其中的一个,隶属于2012实验室。在媒体报道里,2012实验室是华为最神秘的部门,被称为“中国黑科技最多的地方”。2012实验室名字来源于2009年上映的同名电影。任正非观影后,认为未来信息爆炸如同数字洪水一样,华为一定要构造自己的“诺亚方舟”。

“和大家想象的有所不同,我们的实验室是注重应用研究。”实验室此前位于深圳坂田基地,彭雪松在介绍中提到创始人的现场谈话。任正非说过:华为一定要在优势方面集中发挥,材料科学要更多倾向于应用研究。

目前,华为在全球参与建设了1500多个通信网络,基站遍布平原、山丘,还有沙漠、海岛,最冷处位于北极圈,最热处位于撒哈拉。“这些都是我们实验室服务的特殊场景。”彭雪松如此表示。“鱼缸试验”始于2014年,在他的眼里便是一场典型的极端测试。

极端测试的模拟场景是北欧。由于土地私有化的原因,北欧的通信基站很难露出地面,往往只能藏身下水道。春季的融冰,对设备提出了不一般的防水性能。“把设备放在水里,普通的鱼缸便是合适的测试道具。”他说,“鱼缸的水是咸水,咸度远超海水。”原因是融雪剂的原料是盐,华为在收集当地融雪的实际盐度后,将实验室鱼缸的咸水浓度提高到了5倍。

彭雪松说:“实验将一直持续下去。我们想看看华为的设备可以坚持几年。”经过6年的检测,鱼缸两端是截然不同的画面:华为的一端,设备依然“眉清目秀”,稍显混浊的池水表明和腐蚀作用的对抗仍是一场拉锯战;另外一端则是水质清澈,实验用的设备“长满珊瑚”,这表明腐蚀过程已经完成。

“链式”安装:

市场要什么就做什么

头顶2012的牌子,实验室的研发却很接地气。尤其是第一项展示的重点介绍,颇为出人意料。出人意料在于,这个名为“链式”安装的工艺,技术含量并不高。

长方盒子状的通讯天线,需要安装在固定的抱杆上。按照标准化作业,可以采用统一口径的圆环式卡口,但是实际操作中却会遇上“异形杆”,不仅口径有大小,形状也会有方有圆。“市场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彭雪松表示,“链式”安装解决的就是差异性,将圆环式卡口变成环环相扣的链条,不仅可长可短,也能自由变形。

接地气的实验室研发,并非只有“链式”。受到中国传统建筑“女儿墙”的启发,华为针对复杂的安装环境推出了省力杠杆。彭雪松说,在建筑外墙上安装通信设备需要钻墙打孔,这往往会涉及文物保护以及权益冲突。省力杠杆是把建筑原有墙体变成“女儿墙”,在楼顶屋面架起一个杠杆装置,安装好的设备直接移至空中。

“华为设备从生产到安装,涉及到的材料和工艺,都会和我们这间实验室产生联系。”在彭雪松的表述里,看得到的施工工艺和看不到的防护处理,小到螺钉,大到外罩,都是实验室的研发内容。这些走出实验室的研发成果,也让华为的设备拥有更强大的性能:比如石墨烯让电池更耐热,比如复合材料让外罩更轻巧……

  “星际之门”:

精准从测试开始

刚刚启用的团泊洼有7栋建筑,藏着数十个实验室。在和“材料结构与力学实验室”相邻的一栋建筑里,“麦克斯韦天线创新中心”藏身其中。

向采访团队开放的是“SG128球面近场测试系统”。“SG”是stargate的缩写,得名于米高梅公司1994年的电影《星际之门》。在电影中,巨大奇特的圆环通过特定编码与另外一个圆环联通形成虫洞,从而形成“星际之门”,可以进行超长距离且耗时极短的空间旅行。

“麦克斯韦天线创新中心”同样藏着几道“星际之门”,联通的不是时空而是信号。华为每一款研发出的天线产品,都要通过这几道“门”的测试,才能上市。

“SG128球面近场测试系统”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密闭正方体空间,内部六面被黑色的棱锥泡沫包围。讲解专家徐菲菲说,这些泡沫主要用于吸收电磁波,避免干扰。系统中央是一个直径6.4米的圆弧,也就是“星际之门”。徐菲菲说,“星际之门”上一共均匀分布了128个高精度、超细化的宽带接收振子,用于测试基站天线的各项性能。据介绍,华为“星际之门”转台系统的移动精度可以达到0.1毫米,旋转精度可以达到0.01毫米,目前是“业界最强”。

在“SG128”身边,更为精密的“SG178”正在准备“新居”。为了满足未来网络演进关键技术研发,华为在拥有多个SG128测试系统的同时,于2016年投资建成业界首个SG178测试系统。徐菲菲说,该系统带有178个探头,圆弧直径超过7米,基站天线测试精度提高1倍。这套系统,原本安置在位于松山湖的华为南方工厂,不久后将搬入团泊洼。

测试能力是产品迭代开发的保障,高效精准的测试能够大大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徐菲菲说,从2015年开始,华为的基站天线产品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连续4年蝉联榜首,而且始终保持着正增长。

  [记者手记]

华为创新向2.0跨越

9月底,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20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华为以8588亿元的营收位列第11位。在另一项排名中,华为以年度研发支出1316.59亿元拿下了全国第一,相当于第二到第五名的总和,也是唯一超过千亿研发的中国公司。

为何能成全球通信行业的龙头?华为的回答并不神秘。“华为的成功,没有秘密,就是持续30年、上千亿美元研发投入的结果,就是创新1.0给客户带来价值的自然回报”,华为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在2019年总结说。

官方数据显示,华为坚持每年将10%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研究与开发。2019年,华为从事研发的人员约9.6万名,约占公司总人数的49%。仅2019年,华为研发费用支出1317亿元人民币,占全年销售收入15.3%。近十年,华为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人民币6000亿元。截至2019年底,华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85000多件,其中90%以上是发明专利。华为在全球有60多个基础技术实验室,700多名数学博士、200多名物理和化学博士、六七千名基础研究专家、6万多名工程师。

任正非曾在2017年说,华为当前的创新,还处于工程数学、物理算法的工程层面,面向未来,华为感到迷茫,处于迷航中。他在2019年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说:“新技术的生命周期太短了,如果不进入基础研究,就会落后于时代。”

面向未来,华为提出,创新将从基于客户需求的技术和工程、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创新1.0时代,迈向基于愿景驱动的理论突破和基础技术发明的创新2.0时代。创新2.0的理念是“开放式创新、包容式发展”:一方面,华为成立战略研究院,负责5年以上前沿技术的研究,通过每年3亿美元投入大学,支持学术界开展基础科学、基础技术等的创新研究,确保华为不迷失方向,不错失机会;另一方面,以大学合作、技术投资为战略举措,采取“支持大学研究、自建实验室、多路径技术投资”等多种方式实现创新2.0。

今年以来,任正非亲自出马,带领公司高管和专家频频造访高校和研究机构,7月底,他用3天时间走访复旦大学等华东知名高校,9月又来到中科院、北大和清华。在中科院的座谈中他说,要针对新时期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的新格局,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加强各个层面的科技交流,向基础性科学技术前沿领域拓展。

“若果有人拧熄了灯塔,我们怎么航行?”任正非说,我们需要创新,找到更多的机会点。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