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深圳 资讯

浙江省金华市在深圳举办招商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

2019年7月2日,浙江省金华市深圳招商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在深圳五洲宾馆举行。会议展示了以“标准地+承诺制”为典型特点的招商引资模式,以及金华市独特的投资环境和优越的政策配套支持,吸引了近百名在深企业家、投资人及浙江乡贤参会。金华市政协主席陶诚华,金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晓,金华市委常委、副市长吕兵出席会议。

金华地处浙江中部,境内现有浙赣、金温、金千铁路和杭长客专、金温铁路新线,每天有216趟高铁经停金华,到上海仅需1小时40分钟;“义新欧”铁路货运专列直达欧洲和中亚,运送量已经超过2.5万标箱;义乌机场已开通直飞香港、曼谷等国际国内航线20多条,东阳横店通用机场已全面具备通航运营条件。

金华市市场体系健全,产业基础良好,拥有年成交额超亿元市场91家、超百亿元市场5个,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等享誉海内外。与22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被评为中国“一带一路”最具活力城市。2018年实现外贸出口总额3662.7亿元、总量居浙江省第二。金华民营经济发达,全市市场主体突破92万户,在册企业数26.7万户、增长24.3%,总量居浙江省第三、增幅全省第一。

金华“标准地”改革是浙江省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具体举措。近年来,金华市将“标准地”作为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的突破口,改变传统的先招商、再出让土地模式,由政府定标准推出“标准地”,通过市场化来选择项目、引进项目。2018年以来,金华各省级平台共出让“标准地”124宗,占工业用地宗数的91.2%,总用地面积4300亩,占工业用地亩数的91.8%,占比位居全省第二。金华市“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工作,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并被列入全省26条典型经验之一复制推广。

在当天的推介会,金华市现场向参会企业推介推出的47宗“标准地”,其中,3宗“标准地”通过税收竞拍成功签约;8宗“标准地”现场签约投资项目,总投资40.4亿元、用地737.43亩,项目主要涉及芯片、新材料、动力电池等先进制造业。截至目前,金华已在上海、深圳等长三角、珠三角重点地区举办“标准地”招商推介活动两场,现场成功签约“标准地”19宗。

金华为广大客商提供良好的产业平台。积极搭建发展平台,着力打造“万亩千亿”重大发展平台,培育建设小微企业园。现已形成了16个产值超百亿产业的集群,拥有20多项国家级产业基地称号。一是数字经济“一号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金华把互联网作为发展新基因、数字经济作为发展新动能,设立了数字经济产业基金10亿元,阿里、腾讯、京东、新浪、科大讯飞等一批互联网巨头纷纷落户,金华数字经济年增速达30%以上。此外,金华先进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智能门业、光电子、新能源汽车、电动园林工具、磁性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家居等重点行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光电子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培育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重量级未来产业,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三是产业平台不断增强。通过研发孵化飞地、深化落实“协同扩大开放30条”,推进产业平台基础不断夯实;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产业联盟建设,探索产业园区双向“飞地”经营模式,推进“卡脖子”领域联合攻关;通过深化与上交所的战略合作,大力实施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尖峰行动”,用好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建好科技大市场,推进科技创新券互认互通。

为广大客商提供共享红利。一是推行企业开办“零见面”改革。金华市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为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零见面”改革浙江省试点地市,目前已实现企业登记、公章刻制、银行开户、发票申领等环节“零见面”办结。二是深入“无证明城市”创建。我们通过证明取消方式标准化、“无证明”办理流程规范化、“无证明”办理质量可验化,共清理取消了2001项证明事项,基本实现企业和群众在市域内办事“无证明”。三是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互联网+执法”改革。我们集中力量破解一批数据共享堵点,在融资、保险、外贸、审批、创建、监管、招投标、标准地等方面推出创新应用服务。同时,通过建设统一的执法监督平台,推进跨部门联合执法,有效杜绝多头管理、重复检查、执法随意等监管乱象。

金华市始终坚持“投资者成功、我们才真正成功”的理念,持续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建立“政企直通车”制度。市(县)领导、涉企部门主要负责人直接联系企业负责人,同时落实专人服务企业,打通了党政干部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二是建立帮扶企业“白名单”制度。重点防范化解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和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平仓风险,实行“一对一”精准帮扶;除减增值税、降社保费外,还通过降低企业用电、用水、用汽、运输费用等千方百计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三是破解企业“两链”及融资困难。实施小微企业信贷增氧计划和金融服务滴灌工程,通过债权融资、股权投资、融资担保、财政贴息等方式,帮助困难企业度过资金难关。同时,创新循环贷、无还本续贷等还款方式,着力化解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和股权质押平仓风险。

(责任编辑:沙治)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